武进新闻


数控“教头”杨余明 争当高铁“雕琢师”

时间:2019-08-22 20:26:49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在中车戚墅堰所,有一个人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数控教头”,他就是“杨教头”杨余明。因精湛的技能水平和过硬的综合素质,今年,杨余明摘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是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可谓“万里挑一”。
见到杨余明时,他正在与员工讨论偏心振动轴的加工精度,当初全靠双手完成,这也是1988年杨余明进入戚墅堰所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1米长的偏心振动轴,有6档尺寸,每档尺寸之间以不等的圆弧连接。在欧洲,这类零件全靠数控磨床加工完成,而当时该所只有一台已服役10多年的老式外圆磨床。
中车戚墅堰所瑞泰公司 精密加工车间主任 杨余明
太多次失败,天天去练,去修磨圆弧,慢慢地,一个多月后,感觉找出来了,就成功了。六级就是100毫米长度的直径上只能相差0.019,就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尺寸。
凭着对机械加工知识的掌握和对机床性能的了解,杨余明提出了一整套加工方案,创造了用普通磨床加工世界上先进的捣固车核心零件偏心振动轴的奇迹。
1991年,戚墅堰所引进第一台大型加工中心,中专毕业的杨余明用一个月“啃”了下来,成为该所数控操作第一人。1993年,戚墅堰所再次引进数控加工中心时,他独自挑起重担,进行安装调试并学习维修。
中车戚墅堰所瑞泰公司 精密加工车间主任  杨余明
当时都是全英文操作的,天天晚上把说明书拿回家,翻字典,天天弄到三更半夜。顺利解决了,包括编程、效率提升,原来一周加工一个箱体,现在每一个班就加工一个箱体。中车这个平台非常好,锻炼人也培养人。(要)为中车为全国高铁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去年11月,“中挪职工技能交流活动”上,杨余明担任了数控项目的中方教官,带领中方选手展示了出色的技能水平,赢得外方选手高度赞扬。如今,杨余明从单纯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变成了集设备操作、编程、维修、电气改造的全能选手,成为铁路系统的“名人”。
中车戚墅堰所瑞泰公司 数控调试员  蒋友强
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杨教头不断地给我们指导,有时候遇到困难,只要找他,基本都能圆满地解决。学到了很多知识,学到了很多技能。
2012年,中车戚墅堰所成立了由杨余明等12名技能专家组成的“杨余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技术攻关57项、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获授权专利20项。目前,经杨余明培训的数控操作工已超800人,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带领着戚墅堰所千名数控人,争当高铁“雕琢师”,建功高铁新时代。
【编后】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仅有中专学历到“全国技术能手”,杨余明凭借灵巧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为企业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他用自己的敬业和专业书写了一段励志的职场传奇。30年,杨余明以工匠心、逐高铁梦,驶向中国标准的全新运输时代。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