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备受关注的江苏新高考方案已于4月底公布,与现行方案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之处,为什么要做这些改变?今天的新观察,一起来关注江苏新高考方案。 新高考科目设置将采用“3+1+2”模式,总分值由480分变成750分,语文、数学、外语科目采用全国卷,同时合并本一本二录取批次。2021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成为迎接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校长
谢建伟:语文、数学、英语全部采用全国统一试卷,依旧是物理,历史当中选一门,"2"就是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当中选两门。)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副校长
陆亚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要求所有的语数外老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第二个对全国卷的揣摩,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命题方式。) 在分值设置上,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等级。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副校长
陆亚东:我们研究了一下这个等级赋分,有它的好处。举个例子,学生选择了化学学科,它的原始成绩62分,如果这样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分的话,明显选择化学的同学就吃亏了,但是折算成等级分以后,他也许就在化学类考生当中是前15%,所以他拿到了a等级以后折算成高考分数,他最起码就是86分,选生物的同学他虽然考了82分,也许这个试题相对容易,他所处的位置只能是b级。 2021年起,高校录取将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类)”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现行高考方案依然区分了本一、本二批次。但在新高考方案中,本一、本二批次将正式合并。如此一来,学生在选科的时候就要更加用心了。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副校长
陆亚东:第一必须要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它的学科水平,第二我们还要看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对选科有什么具体要求。
12种选科组合,哪一种适合自己? 实行新方案后,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和录取时,将按照物理等科目类和历史等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录取,选科组合将会上升到12种。对于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选科问题,专家建议,在弄清学生思维偏理还是偏文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 物理+化学+生物:这种选择方案是最标准、传统的“理科生”方案,此组合可以选择的专业较多,优点是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 物理+化学+地理:“地理学”又称文科中的理科,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少记背,多理解,极有优势,符合思维偏理的学生需求。 物理+化学+政治: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未选择政治,会存在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影响较大。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强,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物理+生物+地理: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无明确规划的学生。 物理+生物+政治: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比较有挑战。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由于师资原因,也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 物理+地理+政治:物理成绩突出、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薄弱)建议选择。 历史+政治+生物:如果考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较为优秀,建议选择这个选科组合。 历史+地理+生物:此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居多。 历史+化学+生物:这种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历史+地理+政治:这种组合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致力于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大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组合。 历史+地理+化学: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这个组合是最佳选择。 历史+政治+化学:文科思维较强的学生优势明显,以一门化学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同时学科之间没有太强的割裂感。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科间差别比较大,需要在各种思维中灵活切换。
应对新高考方案
新高二分班到位 8月20日,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2021年拟在江苏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高校要求,方可报考相关专业(类)。 以本科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设定首选科目要求、再选科目及再选科目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根据再选科目数量,选考要求分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1科)、“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2科)、“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2科)和“不提再选科目要求”。面对新高考政策的各种变化,我区各高中学校也积极应对。 省前中国际分校副校长
王俊涛:江苏省政策一下来之后我们就召开了学生大会和家长大会。我们也请了一些专家专门来讲分班,怎么去选择。 省前中高二年级部主任
管黎平:对于学生选课我们学校早有规划,我们2019届学生开学报到之后,根据我们学校对高考政策的了解我们就开设了很多课程。 据了解,暑期,省前中邀请了生涯规划老师对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等进行了测试,让他们逐步明晰专业方向。秋季开学,省前中就按照分班情况,有的放矢的开课,“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地”、“史政地”这4类组合最受欢迎。 省前中高二(1)班学生
张文馨:选科方面主要是考虑我自己的兴趣,我自身比较喜欢生物和化学这方面,也想要学习生物科技方面的东西,所以选择了物化生。 省前中高二年级部主任
管黎平:学生选了之后,总体出来选的比较平衡,学生也选的比较满意。这个充分体现出了我们新高考方案,让我们各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它真正的学好,把自己特长发挥出来。 【编后】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每年6月7、8、9三天的考试,更是向前会关系到中考,向后会关系到高校招生,长远会关系到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和培育。希望江苏的新高考方案能公平、科学推进,让高考早日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变成育人的风向标,做到科学育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