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是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载体,多方共同参与治理。在南夏墅街道,孤寡老人病重,社会组织和社工会迅速介入,陪同就医;有人在小区毁绿种菜,社会组织帮社区一起劝导阻止;家庭成员间闹了矛盾,有专业社工居中调解……这一切,都可以归功于“三社联动”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和社会动员机制。 下午2点,南河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内,益能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孙勤毓正指导社工们制作手工糕点,大家将面皮搓圆后摊平,把蛋黄馅儿放在中间,以食指和拇指的力量慢慢向上收口,很快,一个个精美的糕点便出炉了。孙勤毓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会把这些糕点送到星馨残疾人之家。 武进区益能社工服务中心主任 孙勤毓
不光是为提升他们自己自身的能力,也希望他们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社会的价值,能够为社区的其他一些弱势群体服务。 农民进社区,锄具跟上楼;绿化还未长,蔬菜已播种;外来人口多、人员构成杂……
南河社区是南夏墅街道最早的一批农村安置小区,初建社区时,一连串难题让管理者没少犯难。以“家门口的需求”为目标,南河社区创新工作思路,尝试“三社联动”运作模式,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主干力量,协同解决社区内相关公共事务,使社工和社会组织“蝶变”,成为了一支构建和谐幸福社区的新生力量,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同时社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也相应发展壮大,达到了“共赢”。 每周末的晚上,南河社区活动中心文娱室内,都会准时响起轻快的歌声,这是社区歌唱协会“南河之光”的会员们唱出的动人旋律。协会发起人黄李花向记者介绍说,起初,社区的一些唱歌爱好者通过QQ组建了一个聊天群,大家有事没事相约到广场放歌,同时在群内交流一些歌唱技巧和经验。随着成员逐步增多,迫切需要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南河社区因势利导,为大家提供了场地和卡拉OK设备,给这个组织发展的平台,并引导他们向公益、慈善倾注力量。 南河之光协会发起人
黄李花 南河之光主要是面向中年人群,他们不仅是每周五、每周六开展歌唱活动,有时候还会出去表演一些节目,到每年年底的时候,他们还会自发的组织,自费去慰问一些社区孤寡老人。 协会自注册成立以来,积极吸纳发展社工,以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参与社区建设,很多社区管理的难题,也都在这里得到了化解。 南河之光协会发起人
黄李花 南河之光有位成员,她的公公正好是在我们社区小区的阳台下面堆放一些杂物,当时是挺难处理的,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没有能处理掉,后来通过他家属,然后会员做家属工作,很快就处理好了。
5年多时间,南河社区逐步完善社区文体活动硬件设施,培育孵化了15个社会组织,“社区搭台、居民唱戏”,营造了文明温馨家园,创建了和谐幸福南河。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优势也逐步显现,并逐渐形成了三大类:以娱乐健身为主旨的文体团队,如文娱协会、乒乓协会等;具有管理色彩的工作社团,如治安巡逻志愿者协会、环保宣传志愿者协会等义工队伍;专注公益和服务的社会组织,如南河之光志愿者协会、青年党员志愿者协会等。 南夏墅街道南河社区党委书记
潘林 我们目前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发挥的作用不仅涵盖于兴趣爱好、普通的志愿公益活动,而且还在我们社区的自治、法治、德治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河社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服务模式,是南夏墅街道以“三社联动”撬动社区管理创新的探索和缩影。今年以来,南夏墅街道以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家门口”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构建“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有效弥补了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作为武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南夏墅街道最早直面城市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如何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一些村规陋习怎样改变?拆迁居民如何融洽相处?多年来,各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有了初步的脉络,但这种社区一头热、满盘端的模式,也暴露出了人手短缺、服务不到位、管理简单粗暴等不足。“三社联动”无疑是一味润滑剂,让社区治理有了更多温度。 在南湖家苑社区,外来务工青年较多,“心青年”协会应运而生,依托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解决了不少外来青年异地务工的烦恼。在学府家苑社区,南周慈善协会通过自身力量,为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面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多等现象,街道还培育发展了镇级社会组织——益家行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招募了20名有爱心、肯吃苦的居民社工,通过培训上岗,让独居老人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而所有的社会组织和社工,也都由最初的摸索式发展,到现在有了专业的指导。 南夏墅街道民政科科长
朱黎峰 我们从2017年开始制定了社工成长三年计划,今年购买了专业的第三方开始培训(社工),从各方面的上级的要求,规范化建设之类的,我们为各个社会组织手把手的教会他们怎么去策划,(给他们)提供资料。 实践中,南夏墅街道从全局统筹,专门成立了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通过给场地、给政策、给资金等,孵化培育了以南河之星青少年快乐驿站、南湖家苑社区“心青年”协会、励志残疾人之家、星馨残疾人之家、戴家村文明宣传协会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社会组织。如今,在南夏墅街道,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0家,备案社会组织200多家,各类志愿者队伍70余支,每年组织志愿活动300余次。服务内容涵盖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基本解决了社区为民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 南夏墅街道民政科科长
朱黎峰 下一步我们还要强化组织协调,完善政策领导,增加经费投入,打破我们发展的瓶颈,加快人才培养完善,打造专业队伍,完善参与体系,营造三社联动的良好氛围。 【编后】 “三社联动”的服务模式,由过去政府的“独角戏”,演变成现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重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了“1+1+1﹥3”的效果,最大程度释放了社会正能量,也为撬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找到了新的支点。希望这样的“杠杆效应”,能更深入地探索、更有效地示范,成为武进创新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会中最温暖的第三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