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教育惠民 筑梦美好未来 |
时间:2020-01-20 13:59:15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武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提高教育质量,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着力办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实事。来看今天的新观察,教育惠民,筑牢美好未来。 2019年,武进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新学校陆续投用,老学校接连改扩建,教育教学设备逐步完善。走进人民路初级中学新校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升旗台进行作业。新校区位于高新区北区夏城路以西,人民路以北,火炬路以东,新城域花园小区以南,设计了14轨共42个班级,增加中心城区初中学位2100个。 前黄实验学校校长
人民路初级中学校长
储建国:现在已经招生有三个年级了,因为新校区还没有建设完成,所以两个年级是在省前中校区过渡,还有一个年级是在火炬路的小学过渡,目前在校学生已经有1800人。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绿化补种、道路硬化铺装等收尾工作。2020年春季开学,人民路初中三个年级将整体搬入新校区。作为省前中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学校也将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优势,与前黄实验学校进行全方位合作。 去年秋季开学,新建成的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正式投入使用,迎来了首批330名一年级新生。该校设置8轨48个教学班,可增加学位2160个。因为隶属于星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紧密型集团校,星辰实验学校派出了骨干教师进校指导交流。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金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目前有6位老师已经获得了区级以上的评优课或者基本功的一个奖项,应该说实现了非常大的一个飞跃。 为切实解决适龄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武进按照必需、急需和可行的原则,加快推进全区学校规划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除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外,遥观中心幼儿园、横山桥实验幼儿园、新安幼儿园的投用,新增幼儿园学位1920个;人民路初中、横林小学、学府东苑小学、卢家巷实验学校、牛塘中心小学、星河实验小学分校、牛塘实验学校、省武高新校区等建设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建设。 在加大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也很重要,集团化办学就是其中关键。在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教室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讲台上的却不是本校教师,而是来自清英外国语学校的骨干教师詹莉萍。詹莉萍告诉记者,清英外国语学校和常大附小组建集团后,实行了“精准帮扶”工程,通过部门与部门、级部与级部、教师与教师,进行分层、分类,按需结对。 清英外国语学校教师发展部主任
詹莉萍:跟这边的低年级结成了牵手部门,月月有主题。两边的老师互相上一节课,然后针对主题进行两校老师的研讨,互相提升。精准到每个部门之间的携手,每个年级之间的携手,真正做到从共享到共长。 清英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作为我区一所民办学校“反哺”公办校的典型,集团更多的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好引领。集团通过“骨干教师带教、专职教师走教、优秀课例点教、青年教师支教”四教行动,盘活优质教师资源,实现集团均衡发展。 清英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
马曙辉:建立一个精神的共同体,学习的共同体,还有文化的共同体,通过这样的做法以后促进大家学校目标发展的共同一致。 目前,我区集团化办学已经覆盖全区,形成了以“名校+弱校、名校+新校、民办+公办”为主要特征,组建了以紧密型为主的14个教育集团;以“城区校+农村校”的帮扶定位,推动了17所城区小学与26所乡镇学校结对共建;以协同发展为主要目标,推动了13所初中校按片区组建了4个教育发展联盟。 2019以来,区教育局启动了“示范性教育集团”创建工作,让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是优质学校,让孩子家长不再为选择学校而纠结。目前,我区已有7所学校成功创建成市“新优质学校”。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朱炳助:我们主要深入推进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课程的融合,提高每个成员校的办学品质、办学内涵,这样来整体提升我们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水平。 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课本,还要考虑到课后和学生的兴趣。在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很多学生放学后不用着急回家,因为学校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课后服务,他们可以参加阅读、曲棍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也让家长没了后顾之忧。 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学生
李甜如:之前学校没有课后服务的时候,我就在学校外面的补习班上课,现在有课后服务了,我就来上这个课和服务写作业。 家长
徐烈原:四点多钟放学,想下班也下不了,也没有来不及。我以前也把孩子放在外面,后来有这个课后服务,我情愿放在学校里比较安全,放心。 目前,该校课后服务已从单纯的托管,升级为体育社团加托管。每天下午放学后至五点五十分,学生可以选择体育活动、自主学习或延时托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从全校60多名教师中选派了30多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点名、家长接走均在专门平台上进行签到和签字。 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副校长
钱国芬:课后服务的情况秩序良好,家长反映也非常的好,应该说这项工作老师们很支持家长们很欢迎。 课后服务除了本校老师的参与,也有社会力量的贡献。常大附小共有505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课后服务,但每周一下午全体老师的例会,影响了服务的时间与质量。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募集了26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前来帮忙。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曾旦: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他们主动找到我们,他们也在关注学生课后服务这个事情,也表达了想一起参加课后服务的意愿。现在有常州大学大学生来从事这项工作,学校也是非常放心的。 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辅导员
席帅:针对不一样的群体,一年级的学生在我们志愿者服务的过程当中可能是更需要有耐心和小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六年级的话更多的在乎他们学业上的问题,很多志愿者有特长可以在这边展示。 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为放学后家长接送有困难、托管有需求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目前,课后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排学生在校自主完成作业;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三是组织学生开展文体、科普和社团等活动。 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庄骅:从目前我们的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家长认可,学生满意,学校积极参与。 课后服务,切实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到更多的校园乐趣,被家长们称为“暖心工程”。同样暖心的还有学生资助工作,据统计2019年春学期以来,学前教育学段获助319人,资助金额61.77万元;义务教育小学段获助1691人,资助金额126.825万元;义务教育初中段获助1029人,资助金额102.9万元;普通高中学段获助348人,资助金额45.2万元;中职教育学段获助217人,资助金额21.7万元;2019年大学生助学贷款39人,贷款金额34.2025万元。 【编后】作为民生之基,教育一直是政府倾注心力的关键领域。希望武进各级各相关部门,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围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持续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克难攻坚、精准施策,推动武进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