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新观察:巧用手机“新农具” 深耕三农促发展

时间:2020-10-09 14:06:03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俗话说:“一机在手,万事不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兴起,中国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悄然改变,智能手机无疑成为这一过程的最大推手。如今,手机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工具,更是生产工具,是广大农民手中的“新农具”。武进的新农人借助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助推高效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下午两点,在常州市烈平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一架无人植保机正准备起飞,与以往操作无人机不同的是,合作社负责人寿孝君手里握着的并不是飞机遥控器,而是自己的手机。寿孝君介绍,这台无人植保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控制飞机的飞停状态,只需下载一个APP,设定好飞行轨迹,无人机就可以自行完成植保工作。
常州市烈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寿孝君:飞的时候直接把飞机电源打开之后进入APP,有一个飞机的标点,拉到事先打好的飞行范围中,飞机就可以起飞。飞到一半如果想让它悬停或者有障碍物,我们都可以进入APP点击一下,界面上都是有悬停或者再继续的标志可以操作,很方便。
除操作简洁外,这架无人植保机还可以大大减轻务农负担,提高效率。烈平合作社共有500亩的水稻田,在以往,需要3个人拖着满载一吨肥水的牵引车,花上近十天功夫才能喷完所有稻田,既耗时又费人工,农药喷洒的还不均匀。现在依靠这架无人植保机,只需一人花上一天时间便可。寿孝君笑着说,与父辈那会儿相比,他们现在的务农可真轻松多了。
目前,烈平合作社有8台插秧机,5台中型拖拉机和1台收割机,去年6月引进了无人植保机,寿孝君表示,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手机务农的新趋势,未来将会更进一步探索新领域,挖掘新线索,让手机在智慧农业中充分发挥其用武之地。
常州市烈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寿孝君:任何机具都是越来越智能化,操作起来越来越方便,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智能化农具投入到农业中来,为我们农民起到一个增产减负的作用。
随着农业渐趋智能化、科技化,水稻种植不仅在植保环节实现了手机控制,武进的水稻灌溉也开启了“手机营业”模式,通过手机互联网控制田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节水又省力,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了智慧农业的“红利”。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洛阳镇祁庄村,下午两点,在祁庄村的林桑场灌溉站内,合作社理事长黄玉祥正在桌前轻松地操控着手机APP,随着“阀门控制界面”开关的轻触,不远处的稻田内便流出了汩汩灌溉水。黄玉祥种了200亩水稻,眼下正处于孕穗期,需要大量的肥水灌溉,这在以往,稻田内压根缺不得人,自从用上了这套智慧灌溉系统,他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灌溉,实现了省人省时又省力。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玉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根据自行的软件控制,不用来田里,田里有带5G的监控,(手机上)可以看,第二个有液位仪,可以看液位多高,到达一定水位,电子阀门就会自动关闭,如果说一块地有20个阀门,20个阀门的水位全部都到了,就会自动把水泵关掉,这个灌溉叫无人灌溉。
传统的灌溉方式是通过水渠灌溉,存在肥水流失现象,并且需要专人看管负责水泵开关,效率低下。全新的“无人灌溉”,不仅通过高清监控实时掌握田间水位,还能精确“控水”有效节省肥料和水资源。据黄玉祥初步估算,这套“无人灌溉”系统可为他节省70%的水和20%的肥料,最大限度发挥了智能农业的优势。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玉祥:在环保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肥料不流失,直接就不会污染环境,今后绿色环保方面也是我们肯定要走的那一步,全部做的话,还有待标准化农田的建设。
绿色高效发展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武进,水产养殖也用上了手机这个“新农具”。围绕智能监测、科学养殖这一主题,2019年,武进推广智能水质监测示范区,结合稻鱼综合种养试验,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池塘水质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科学安全养好鱼、种好稻。
常州市龙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200多亩水稻田和近40亩池塘,其中30多亩稻田是稻鱼综合种养试验田。上午九点,区水产站副站长黄桦来到这里,打开手机APP,开启增氧设备为池塘增氧,并提醒合作社负责人注意水质管控。据负责人赵耀龙介绍,养殖池塘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以往没有这套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即便他们再怎么留心,也无法精确掌握池塘的水质情况,如果碰上长期外出,总会担心出现什么问题,现在有了这套系统,便可以实时掌握水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此外,严格管控的池塘水经水渠流入稻田,给足了养分,水稻产量较普通灌溉水的稻田能每亩增产100多斤。
常州市龙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 赵耀龙:手机监控肯定好,原来都不知道水质怎样,现在知道了,知道以后,如果水里面氮肥太多了就通过沟渠打到田里换水,田里如果需要水就把池塘里的水都打过去,外河的水再通过稻田留到池塘里。
目前,武进共有3000多亩智能水质监测示范面积,连接养殖户的手机和智能增氧设备后,通过高清探头和水化学反应,将水质信息传递到终端。养殖户可提前设置溶氧下限,一旦水里溶氧低于下限,养殖户就会自动收到警报信息,直接在手机APP就可以开启增氧设备和水质调控设备。这种科学高效的监测方法,既能保证水产养殖的高产增收,又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品质,避免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推动武进水产绿色养殖迈上新台阶。
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黄桦: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进行水质监测,一方面可以帮助老百姓改变以往纯粹靠经验判断水质好坏的养殖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水质监控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技术手段降低池塘的富营养化。
智能手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都离不开手机的助力,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让农民搭上信息高速列车,无疑是武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希望武进更多的新农人充分利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助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