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表德,茶的社会功能突出。近年来,我区很多行政村,依托村党群服务室建起了“民生茶社”。在这里,村干部是“店小二”,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是服务员,在为村民端茶倒水的同时,他们和村民畅谈“大情小事”。如今,“民生茶社”已经成为了乡村依法治理的重要服务平台。 洛阳镇岑村村曾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下午两点,在该村的“民生茶社”里,夏金雷和几位村民与村干部代表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茶,一边讨论村80亩低洼地如何处理利用问题。自从村里2017年成立民生茶社后,先后解决了土地流转、宅基地权益、群众纠纷等200余件事情。 洛阳镇岑村村民
夏金雷:我们经常到村民茶社来讲讲话,喝喝茶,讲讲村里面的事情,我们村民有什么要求,我们也会在这里跟村委主任沟通,沟通了以后他们会对我们提出的意见认真考虑,所以我们对他们村处理的还是比较满意的。 有事来议议,没事来坐坐。牛塘镇丫河村也同样建有一间这样的“民生茶社”。12月20日,当记者前往茶室采访时,村民们和村干部正在商量河西花苑小区,村民圈地种菜侵占绿地的问题。因为涉及村民长期形成的习惯,这件事情已经协调了多次。在前期大量走访调研后,今天,小区居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专职调解员、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围坐一堂,在多轮协商之下,最终“腾地还绿”方案得到全票通过。 牛塘镇丫河村“法律明白人”
杨可斌:服务的过程中,身边向我们咨询的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他们的问题非常贴近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耐心、尽心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自今年4月村“民生茶社”成立以来,丫河村的小微水体改造、村桥改造修复、新建健身步道等群众“急难愁盼”之事都在这里得到了圆满解决,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新风尚。 牛塘镇丫河村村民
李才洪:现在社会和谐了,矛盾也相应的减少了。《民法典》的话,他们也有小册子发下来,给我们大家学习,老百姓也比较欢迎,也受到很多的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是关键。每周五下午,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香溢澜桥社区律师顾问朱琴芳都会来到“社情民意气象站”,对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片民警、居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进行法治教育培训,讨论在社区里收集到的问题,回复居民投放在“解忧信箱”中的信件。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居民动态和小区事务尽在社区掌握之中。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香溢澜桥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
彭琳:希望能够把我们社区的一些小官司、小矛盾、小纠纷全部在社区里面、在网格里面化解,让居民能够在充分保护自己隐私,不去有更多的一些奔波,减少繁琐的手续流程,把事情解决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香溢澜桥社区法律顾问
朱琴芳:我们也通过日常的普法工作,给我们的法律明白人、网格员进行一个普法宣传,跟他们讲解一下最新的法律法规,遇到纠纷怎样简易处理。一般纠纷会在他们的介入之下就可以达成调解。 培育法治理念,文化是特色。走进香溢澜桥社区泊砚斋,篆、隶、行、草、楷各种书法形式撰写的“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弘扬法治
崇尚文明”、“法治中国”……一系列书写法治作品印入眼帘,社区书画爱好者们将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性、正能量、感染力的法治文化作品。 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严征:明年在八五普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民生茶社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为我们基层治理搭建更好的平台。尤其是要建立一支法律法律明白人的队伍,把公共法律服务角跟民生茶社的这些工作建设结合起来。也要跟依法治区工作当中的援法议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这样一些基层治理的手段和平台,来全方位地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水平。 眼下,这样的“民生茶社”已经广布武进全区各地,成为乡村治理法治化轨道上的“加油站”。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区最大限度发挥群众在深化农村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护航作用,发挥德治在促进和谐中的引导作用。通过“选好一个会长、搭好一套班子、起好一本章程、明确一个目标”的方式,迅速成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合会”,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交流学习、引导指导、创新创造、促进振兴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区716个网格中,“法律明白人”配备率达100%;23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辖区内各地“民生茶社”律师合伙人配备率达100%。并创设“公共法律服务角”,融入“民生茶社”,实现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群众之间“零距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常州大学法学院: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民生茶社”的现实作用,结合十九大精神,做专门点评。 设立“民生茶社”,为基层群众积极发表意见参与乡村治理畅通了路径,提供了平台,创新了村(社区)民主协商模式,推动了基层干部的思维观念从“替民作主”转变为“由民作主”,这极大地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民生茶社”融合了村(社区)干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将法治理念融汇在依法治理的全过程。而不断加大的法律服务供给力度,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化解矛盾问题的“主阵地”、基层依法治理的“推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