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阳湖遗韵》 五洞桥:古韵悠悠 界桥传奇

时间:2024-04-06 19:23:19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史的痕迹往往被镌刻在一座座古老的桥梁之上。它们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传承着深厚文化的载体。今天的《阳湖遗韵》专栏,将带您走进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故事的地方——五洞桥。
在武进区前黄镇坊东村南约1公里,横卧着一座历经沧桑的古桥——五洞桥。这座桥是武进区与宜兴市的界桥,由三座拱桥连体组成,除了主体部分——一座五孔石墩石拱桥外,还有两座水泥双曲拱桥作为支桥。因运河改道,这三座桥已鲜有人行走,但它们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河面上,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 华方:站立在五洞桥上,它向西是滆湖,向北是南运河,现在官方叫武宜运河,是往常州方向的,路程25公里,往东方向叫锡溧漕河,是到无锡的西门吴桥也是25公里,从这个方向往南叫钟溪至张渚的运河(简称:钟张运河),刚好都是25公里。五洞桥的位置,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处于常州府下辖的武进和宜兴的三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武进县的东安湟里乡镇,宜兴县杨巷和金坛县指前镇盛产的大米,都是通过滆湖向东进入锡溧漕河运到无锡米市去交易的(无锡米市在晚清民国时期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而宜兴南山的竹器、木器、竹笋、山货、石灰建筑材料等都靠此运河去常州或无锡去交易,再把常州无锡的轻纺织日用品,如油盐生活用品拉到农村乡下来进行商品贸易,70年代前是没有汽车运输的,都是经过水运,而五洞桥这个地方是必经之路。
五洞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武宜两地乡贤民众共同募捐建造。在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这座花岗岩石桥几经损坏与重建,至今桥体基本完好。桥全长31米,宽2.9米,高3.7米,五环洞连接,中孔5.3米,其余四孔均为4.2米。桥面下横置石梁作为桥耳,中间的1根两头镌雕成龙头,将桥划为东、西两部分,分别归属武进、宜兴两县。这独特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也象征着两县人民的团结与和谐。
华方的老家就在离五洞桥不远的夏坊村庄上,年少时他和小伙伴经常在桥上玩。在他的记忆里,五洞桥的北面原来是一座高桥,非常有特色,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 华方:一座高桥,按照现在的高度来讲,有三层楼那么高,当时依靠漕河运送农民运的大米,木船装的风帆,经过高桥时是不要下帆的,直接可以穿过桥洞,不要落帆,宽度在12.5米左右。
由于运河上船只川流不息,河水在桥下翻涌,形成巨大的波浪,日夜不停地冲击着桥体,在波浪的侵蚀冲撞下,石头逐渐松动。上世纪1972年,武进县交通局桥梁工程队对五洞桥进行了重修,加固了主桥,拆除了高桥,并对桥西堤坝进行了裁弯取直。同时,在桥西堤坝上新建了两座跨径分别为15米和25米的双曲拱桥,作为支桥。
五洞桥自始建至今,已历经500余年沧桑。它是武宜人民合力治水办交通的典范,也是两邑人民和睦共事的见证。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当我们站在五洞桥上,仿佛还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记住乡愁,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五洞桥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