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融观察》丁堰街道:“一社一品”盘活治理 暖了民心 |
时间:2025-05-04 22:48:51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微细胞,如何让这个“细胞”更具活力?近年来,丁堰街道以“一社区一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造了“乐享银龄”“常青藤合伙人”“梅映同心
幸福港湾”“红芳格”“ZHI在蓝山”“‘议’路‘童’心”6个特色服务品牌,“一社一品”盘活了基层社会治理。 上午10点半,丁堰社区雨花居家养老服务站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陆续前来。91岁的朱爱娣从家里步行五分钟来到这里,招呼伙伴一起享用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老人
朱爱娣:这里不用自己烧,走来就能吃。从开业一直吃到现在,都说吃得很好。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今天正好有一个老太太,两个人可以一起聊聊天。 据了解,丁堰社区老年人占比高、分布零散,尤其是高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质量不高。针对该情况,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在街道率先开启助餐服务。每天四菜一汤,均价两块五,让老人们吃得实惠又放心。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成立了一支“银龄先锋服务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均由低龄老人组成。今年70岁的志愿者张玉妹每天早上7点准时开启一天的志愿服务。 银龄先锋服务队志愿者
张玉妹:每天来了很开心,择择菜,淘淘米,切切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有能力的情况下能多帮帮别人,等以后我老了也有别人来帮我。 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不光要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丁堰社区联合常州经开区老年大学,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600平方米的老年大学分校,集图书馆、健身房、书画室、舞蹈房、锡剧教室等5个功能室,现已开设4门课程,招收学员100余人。学员李晓红听说老年大学开班,第一时间报了名,如今还是舞蹈班班长。 学员
李晓红:学了一个非洲鼓,还有舞蹈、形体模特,感觉人年轻了,老年生活更加丰富了。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丁堰社区构建了以助餐服务为基础、社区关怀为依托、公益组织渗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有效串联社区食堂、老年大学、卫生服务站等阵地,不断完善老年居民的各项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自“乐享银龄”品牌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老年人4万余人次。 丁堰街道丁堰社区副主任
刘凯:接下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发掘更多热心人士加入到我们志愿服务队,协助我们社区做好助老、敬老、孝老,参与一些文艺活动,助餐服务等。 社区治理,最终目的是让居民幸福。梅港社区拥有残疾人60余位,困难群众20余位。针对这些困难人群的就医、就业、就学等问题,社区推出“梅映同心
幸福港湾”社区治理品牌,依托“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五社联动”的社会救助生态链,社区居民梁东菊便是受益者之一。 梁东菊一家为新市民,其二女儿在幼时罹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高昂的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社区通过“幸福家园”平台发布求助信息,为梁东菊一家筹集善款1万余元,并时常上门关心慰问,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丁堰街道梅港社区居委会委员
刘斌:她治疗费很高,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帮她增加收入。低保这一块我们先帮她办理好,另外我们还去联系一些爱心企业家,把一些手工活给她母亲来做 2022年起,梅港社区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在线上发起5个公益项目,通过党员志愿者、爱心企业、慈善机构等各界社会力量,共募捐善款17.5万元,用于对残疾人、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帮扶,以微力量撬动社区大治理。 丁堰街道梅港社区居委会委员
刘斌:下一步我们想呼吁更多企业家,爱心人士在幸福家园上捐款,后期我们会一对一的去对这些困难群体服务。 尊重儿童感受、关注儿童成长。作为全市首批“儿童友好型社区”,港龙社区现有儿童近千名,面对这么大的群体,社区改变固有理念,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打造了“议”路“童”心服务品牌。社区成立“梧桐树”儿童观察团,将“童言童语”融入社区发展整体规划。依据孩子们的“金点子”,在共享空间打造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通过专家指导、社区实践、搭建小菜园等,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龙馨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者
赵晓江:分平常的种植组、浇水组、除草组,还有生长记录表格的填写,全程都是由小朋友完成。 家长
马新月:平时经常会带孩子过来种菜,让孩子也能认识一下各种蔬菜,在这边动手能力也能提高,特别好。 此外,社区还建设了童趣探索营、儿童党建之路、户外游乐园、垃圾分类儿童翻翻乐等,并组织彩绘活动,召集社区儿童为窨井盖、电箱等“穿”上彩衣,打造了充满童趣的“儿童之家”。 丁堰街道港龙社区副主任
宋志超:继续关注儿童的需求和成长,不断完善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完美和谐的成长环境,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 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儿童友好为切入点,丁堰街道6个社区都在积极探索实践。芳渚社区推出“红芳格”治理品牌,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多方共建,联动破解整治难题;蓝山湖社区通过志愿服务、智慧治理融合模式,打造“ZHI在蓝山”服务品牌,搭建社区楼道微自治常态化体系,促进邻里沟通交流,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常丰社区以“党建引领、社企结对、融合发展”模式,推出“常青藤合伙人”服务品牌,推动社企党组织优势互补、精准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丁堰街道政法和社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史舜强:下一步,街道将通过系统化设计、精细化运营和长效化机制,让“一社一品”从表层形象建设深化为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最终实现居民幸福感和社区竞争力的双提升。 从老有所养到儿童友好,从党建结对到精准救助,“一社一品”的创新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群众参与。未来,丁堰街道将持续深化“一社一品”建设,推动社区治理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