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7日全市城乡环境大整治推进会召开以来,我区各镇(街道)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全域环境提升,交出了一份优秀的阶段性答卷。 在嘉泽农贸市场,以往,抢车位像打仗,如今,市场门口秩序井然,过道通畅了,市民们的“菜篮子”也拎得更舒心了。 嘉泽农贸市场经营户
史群英:现在停车方便了,来的客人也多了,我这生意也好了。 改变背后,是嘉泽镇“潮汐管理”的新实践——市场周边科学增设30个机动车位和50个非机动车位,配合错时停车方案,创新设置临时疏导点,在守护城市“烟火气”与维护街面秩序间找到平衡点。 万辆车有位可停,方寸地见缝插绿。在高新区北区,一场市容更新直击民生痛点:城管、社区、物业、居民多方联动,靶向精准施策,增划、补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超200处,新增充电端口1200余个,修剪补种绿植超2.4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3700余处,春天里小区更在闲置角落“挤”出230平方米童趣乐园…… 武进国家高新区东庄社区党委书记
崔立: 与北区城管形成联动,利用我们社区、物业、居民三级联动体系,通过网格大走访、网格微信群,接受居民反馈的问题,(针对问题)逐一分析、逐一发现、逐一整改。 聚焦存量空间激活,雪堰镇则打响了“被撤并乡镇”环境提质仗,雪堰老街、漕桥集镇等区域通过硬化空置地块、增设泊位供给,让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需求和谐共振;南宅农贸市场完成系统性改造;振兴南路通过“白改黑”与绿化补植,实现道路功能与景观的双重跃升。 雪堰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管
孙小龙: 通过“区、镇、村、组、户”五级力量分层定责、协同推进,雪堰镇将环境整治从政府“单向推动”转为五级主体“协同共治”。 当下,武进的城乡环境蝶变,正从集中整治迈向长效治理的深水区。在这场治理升级的实践中,各板块因地制宜探索路径:高新区北区构建“数字治理生态圈”,打造“物业标准+居民积分”双向激励体系。嘉泽镇依托“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指数”为镇区市容智慧“把脉”,组织专项巡查小组开展常态化环境体检。雪堰镇的“五级包联”体系,将责任链条延伸到治理末梢,让多元长效治理有了源头活水。湟里镇秉持刚柔并济的智慧,在重点区域治理中既以严格执法守住法规底线,更用温情沟通赢得群众支持……如今,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正逐步勾勒出武进幸福宜居的大美画卷,也为后续深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后:治理升级见温度 城乡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空间更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当长效管理在武进扎根,当多方共治成为常态,那些被重塑的街巷、被点亮的角落,正转化为百姓可感可触的获得感,书写着“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