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塘镇水网密布、河浜纵横,水环境治理一直是城镇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面对雨天溢流、面源污染等“老大难”问题,该镇摒弃“大拆大建”的旧思路,转向“精准切入、生态修复”的新路径。前不久,一处处“围隔+水生植物”在该镇不少河道之上完成建设,成为全镇水环境长效治理的“前沿哨兵”。 在漕溪浜某截流泵站溢流口旁,长约数十米的生态围隔将可能混入河道的雨污水轻轻“挽留”。围隔之内,形成了一个小型净化区,溢流的污水在此沉淀、滞留,不再直冲主河道。而区内种植的铜钱草、狐尾藻、鸢尾等水生植物,则默默吸收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与代谢,提升水体溶解氧含量,为微生物群落营造出适宜的栖息环境。这一设计,不仅缓解了泵站溢流对河道的瞬间冲击,更逐步恢复了水体的自净机能,形成“拦截—净化—循环”的良性治水闭环。 牛塘镇生态环保岗主管
蒋鹤:我们对于全镇的重点的截污泵站的污水溢流口,跟部分支浜的排口,都设置了这个围隔,大概数量有 18
处。 据悉,这18处生态围隔的建设总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推进常态化巡查与监测,定期做好维护工作,确保净化效果的持续性,推动全镇水环境治理从“应急应对”向“长效治理”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