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泰放弃造车说起

时间:2016-05-13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阳湖网

这段时间,许多看起来似乎跟汽车行业“八竿子都打不着一点关系”的企业都在说要造车,尤其是广大互联网公司,好像这年头,造车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潮流。不过,曾经说过要自己造车的博泰最近却急流勇退了,宣布放弃造车。

博泰的放弃,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造车,并不像这些外行玩家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事实上,造车的准入门槛之高,也只有真的进入这个领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比如博泰,仅仅是向里迈进了一小步,就当机立断宁愿“打脸”也要放弃,足以见得造车的要求之高、压力之大。

第一,技术准入门槛相当高。

造车,首先需要的是技术。虽然对于这些新玩家来说,他们想造的大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传统的燃油车,已经有抄近路的意思:一来可以获得新能源补贴,二来又能避开了我国传统汽车工业的技术短板——内燃机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仍然绕不开整车匹配这个关键的技术问题,所以,技术门槛仍然摆在那儿。

那么,技术应该从哪里来呢?一般来说,技术会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自己长期的基础积累,一种就是直接把别人现成的技术买过来。像博泰这些来自互联网领域的汽车新玩家,既没有传统的汽车技术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给他们从头开始积累,所以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就买咯。

第二,汽车人才严重匮乏。

汽车行业人才匮乏,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造车公司在一开始都会重金“抢夺”行业大牛。比如原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原英菲尼迪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吕征宇都加盟了乐视,原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总经理戴雷加盟和谐富腾,甚至博泰的联合创始人就是原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

且不说这些行业高管,普通的汽车人才匮乏也相当严重。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说现在有些车企员工已经抢手到跳一次槽就直接工资翻倍的程度。所以,这些互联网汽车公司要想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持,必须用大量的资金来争取。

第三,行业准入资质非常严苛。

好不容易买到了造车技术,挖到了优秀的造车人才,一切准备就绪,但是,还有一道最难过的坎横在面前——如何拿到汽车生产资质呢?要知道,国家对生产资质的管控非常严格,即便是按照行业内被称为降低了准入门槛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在企业向发改委提出资质申报之前,也必须通过 15 辆样车检测和工厂认证。

一辆互联网汽车,从概念的发布到整车的落地,按照正规流程来走的话,需要四到五年,这个过程实在太过漫长,所以,许多互联网汽车企业就选择了借壳的方式。据凤凰汽车调查显示,如今互联网汽车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大致分成两种路径,一、寻求国内主机厂合作,借厂投产;二、海外建厂,以进口方式引入国内销售。

总之,资金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造车这件事,无论是技术准入、人才准入还是资质准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资金是否充足。无论是要解决哪一个难点,都必须有资金支持;当然,如果这三个准入门槛都能轻松跨过的话,也会给投资者更大的信心来持续投资。

这样想想,博泰放弃造车的原因也就很好懂了。想必博泰一定是在夸下造车的海口之后,却在某个或某几个准入门槛上遭遇了碰壁,一旦没有及时跨过这道坎,不能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那么这条造车之路就很难继续走下去了。

所以说,虽然现在看来,互联网汽车似乎成为了大势所趋,但是造车这件事,真不是靠互联网企业做几个漂亮的PPT,放几台梦幻的概念车就够了的,造车是实打实的工业。谁会是下一个博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定还会有放弃的下一个。

025358540.jpg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