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骗保 难题谁解

时间:2016-07-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阳湖网

rmrb2016070410p33_b.jpg

最近,不少私家车主们发现,随着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续保车辆的费率浮动幅度比以前更大了。这种情况下,有个小剐蹭,是动用保险理赔,还是自己承担损失以求来年有费率优惠?不少车主犹豫不决。

这当口,可能会冒出一些自称“有内部关系”、能协助理赔的人,他们声称可以帮车主“修车又拿钱”,减轻来年因费率上浮而增加的保险负担。

碰上他们,您可要当心——多半已经被车险诈骗团伙盯上了!

车主遭黑手,去理赔的车可能人为再撞后才重新修好

从车险业务开办之日起,骗保就如影随形,近年来更呈现出团伙作案、跨省流窜的趋势。分析已曝光的骗保案件,目前骗保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类是以汽修厂、4S店或二手车行人员为主的职业型、团伙型作案。

“诈骗团伙内部分工很细,有‘撞车手’、汽修店老板,有熟悉保险法的律师,有伪造病历、虚开医药费的医生,还有里应外合的保险公司定损员,他们以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编造未曾发生的交通事故、提供虚假理赔材料进行诈骗。”某保险公司车险业务负责人说。

通常,汽修店会雇“撞车手”穿上防护服、裹上棉被,驾驶前来维修或保养的车辆,故意制造车祸,然后利用车险代理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从中渔利。这些诈骗团伙甚至摸清了城市中能达到造假效果的“理想”撞车地点,比如城中一些路口的大树,等等。

有些车险诈骗团伙伪造车牌号、行驶证等资料,跨省流窜作案。近日,山东德州公安局抓获三名车险诈骗嫌疑人,包括一名保险公司前员工、一名在职员工和一名出租车司机,这三人已在德州、青岛、青海、北京等十余个省市,用伪造的车牌号和行驶证投保近百次,然后用伪造的事故现场和交警部门出具的材料,4年来诈骗了全国多家保险公司的现金300多万元。

而遭黑手的车主们,并不知道“热心”的协助理赔人员和代理理赔4S店把自己的车撞了又撞,驾驶存在风险隐患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据了解,有些维修店除了恶意损毁顾客的车辆,自己还养着一些名牌“老车”——比如奔驰、林肯等,因为零配件难找,保险公司的定损价格很高;而他们维修时用非原厂零件,以骗取理赔金差价。

个别驾驶员成了“碰瓷”惯犯,制造事故现场骗保索赔

另一类诈骗案是以驾驶员个体为主的机会型欺诈案件。

比如,2013年3月中旬,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的定损员发现一名李姓男子很“面熟”,这人经常在一些轻微事故中作为第三者事故方出现,每次索赔金额从几百至数千元不等,很可能有骗保嫌疑。接到保险公司报案后,警方经过调查发现,李某属于“碰瓷”惯犯。从2008年11月26日至2013年5月21日不到5年的时间内,李某在深圳驾车发生334次碰撞事故,向各保险公司索赔共计近百万元人民币。

除了“碰瓷”,有些车辆在发生非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后,重新制造事故现场,伪造虚假维修发票、提供虚假证明获取不正当高额赔偿。在一些涉人伤赔案中,被保险人伪造伤残等级鉴定、赔偿协议、工作证明等索赔资料骗取保险赔偿的案件,近年来也成多发趋势。

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吕宙指出,车险骗赔影响保险业健康发展,侵害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一方面,骗赔行为使保险公司无端增加了不合理成本,侵蚀了公司的效益,危害了公司和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羊毛出在羊身上”,骗赔会推高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最终为此埋单的是所有投保者。“恶意撞车、‘碰瓷’索赔,不仅给维修车辆造成二次损害,还破坏交通设施,扰乱交通秩序,威胁车主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车险骗保犹如社会毒瘤,必须摘除。”吕宙说。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