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7个部门联合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至此,备受关注的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方案终于落地。
“此次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我们把更好地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彰显公平正义,兼顾各方利益,努力寻求共识,力争取得改革‘最大公约数’。”在28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如此表示。
如何做到“以乘客为本”,更好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未来的出租汽车行业将会呈现什么模样?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对改革方案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详尽解答。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出租汽车约139万辆,出租汽车经营企业约8500户,个体经营业户约13万户,经营主体分散,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并不存在垄断。但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确存在行业相对封闭、利益格局相对固化的情况,一些城市也确实存在打车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城市过往出租汽车经营权未设置期限、私下炒卖严重,导致经营权价格畸高,经营成本上升,行业缺乏退出机制,运力调整困难。
刘小明表示,本次出租车改革将经营权管理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内容。《指导意见》提出,对于新增出租汽车经营权一律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并不得变更经营主体。已有的要逐步取消有偿使用费,根除传统出租行业痼疾。同时,鼓励有序发展网约车,满足社会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需求。通过综合施策,打破行业封闭和利益格局固化。
更重要的是,《指导意见》明确,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把握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并建立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场调节,形成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等措施,积极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难问题,缓解打车难。
专家指出,“打车难”与“打车贵”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将出租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则打车可能不贵,但是会加剧打车难;如果将出租汽车作为个性化运输服务方式,则可能会出现打车贵。总体上看,要根本解决“打车难”“打车贵”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改革文件实施后,“难”“贵”现象可以得到缓解。
“份子钱”能否下降
传统出租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为群众出行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积累了不少的问题,比如“份子钱”过高,不仅严重影响了出租车驾驶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群众出行的成本。
为此,《意见》除了提出出租汽车经营权无偿使用外,还要求传统出租车行业加大改革力度,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构建企业、驾驶员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的经营模式,根据运营的情况,驾驶员和企业合理承担风险,共同承担风险,合理分配利益。至于过高的“份子钱”,鼓励用行业协会和工会共同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合理的承包金,实行动态调整,保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通过改革经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过高的承包费和抵押金(份子钱),将有效降低传统出租车驾驶员负担,这也将重新焕发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活力,让两种业态更好地融合发展。
有观点认为传统出租汽车可能被网约车替代,刘小明表示,巡游车和网约车各有其特点,是否会出现谁被谁淘汰的情况,主要还是取决于乘客和市场。巡游车最大的特点是公平,不管会不会用手机,老年人、年轻人都能够公平地用。此外,根据研究,在出租车需求比较集中的区域,巡游车可能运行起来更加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