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起彼伏、前赴后继 三股势力催生“造车热”

时间:2016-08-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阳湖网

W020160809269111236275.png

    上周(8月3日),北汽新能源车正式发布全新纯电动车品牌——ARCFOX;7月底,先(7月24日)有全新自主品牌汉腾汽车的首款SUV车型——汉腾X7开始预售,价格区间为7.98万—14.98万元;随后(7月27日)又有华晨鑫源正式发布全新乘用车品牌——斯威,同时携旗下首款车型斯威X7亮相,预售价区间为9万-11万元……

  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品牌或汽车,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再一次引燃人们对新一波“造车热”的关注与思考。

  自观致汽车提出“这个世界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几年间又有多个汽车品牌“无中生有”,横空出世,然而其发展各异。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及时跟进,对行业出现的这种现象予以剖析。

  过去三十年间,“造车热”在我国曾经有着几波大的行情,但是大都仅仅着眼于国内汽车市场,且多为业内企业或个人(民营)的行为。而此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造车热”,却有着国际化并与中国市场直接相关联等特点,参与者也由“业内”,发展到门外站了一大拨“野蛮人”。
今天,作为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对近几年涌现的“造车热”,做一番归纳与梳理。

  目前,热衷于“造车”的不外乎来自以下三股势力。

  首先是以所谓的“新技术”为借口,实现其互联网造车的理想,一大波IT企业跃身其中。

  2015年,就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宣布涉足汽车领域,从车载互联到自动驾驶,从国际巨头谷歌、苹果再到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因此,有人认为:“互联网造车席卷了全球IT巨头”。

  如以“自动驾驶”为名,谷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历时数年进行产品研发;又比如,由腾讯控股、富士康与和谐汽车共同投资的互联网汽车企业——和谐富腾等。

  国内互联网造车以乐视汽车的动静最大,招揽一干业界内外的精英人才,召开了数不清的“发布会”。

  事实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互联网造车已经不乏失败的案例,如应宜伦与沈晖以所谓“智能汽车”为名的博泰汽车,2015年4月尚以Project N智能汽车亮相上海车展;到了年底,曾经被吹呼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的“合作”草草收场,二人也不得不各奔东西。

  其次是以所谓的“新能源”为借口,以期快速进入汽车领域,其中又以特斯拉的突飞猛进最为耀目。

  由于过于冒进,逐渐显露出其轻狂、草率、无知的弊端,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还在发酵中的特斯拉首例“自动驾驶”致车主死亡案例。

  这种以“新能源”为题材的进入者,同样不缺流产的案例。如美国科迪达(CODA)汽车公司,号称和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的天津力神公司创办了合资企业。“试验产品市场反响十分不错,品质全球第一”,而“CODA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根据CODA在2012年北京车展期间,与长城汽车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旨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实力的纯电动汽车”,首款纯电动汽车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投产……CODA公司CEO、原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墨菲——“墨”迹未干,人已“高飞”:在2015年年初转投观致汽车,而后又未及一年便匆匆“闪离”,现在已然不知所终。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