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合并之后滴滴和优步都没有明确表示将要裁员,但是面对合并所带来的种种未知,优步中国员工的去留已经不是程维所能左右的。甚至就在滴滴与优步中国宣布合作的消息后不久,易到租车、神州租车便纷纷张贴出“挖人贴”,并开出了诱人的条件。而神州更是夸张,只要人过去,就加薪水并且给期权,期权都是可以兑现的。
但这些对手在滴滴看来已经不值一提了。在滴滴内部战略会上,程维曾经暗示在合并优步中国后,面对其他的竞争对手,滴滴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便可取得绝对性的胜利。如今的滴滴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其自身合并后的诸多后遗症,和双方因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所带来的水土不服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垄断调查。当然,还有盈利问题。“大家一起战斗很有感情,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竞争对手变成老板,很难认同。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在谋求新的出路,不太想继续留下来。”8月9日,一位优步中国的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优步中国当前的基本状况。而继商务部公开指出没有收到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申请后,8月9日下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业界专家崔东树的一份分析报告,作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明确表示“滴滴与优步的合并不利于中国出行的改善”。
除此之外,社会舆论也对滴滴优步合并后形成的寡头格局表示担忧。多方信息显示,竞争的减少、行业监管的跟进、资本的掌控,都已经在引起消费者对打车软件出行成本增高的担忧。而经济观察报记者也独家获悉,滴滴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不规范及不合格的相关司机进行裁员,以期增加通过监管层审查的可能性。
整合后续问题待解
在滴滴与优步中国宣布合并后的一周时间里,程维还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和优步中国员工见上一面。不得已之下,柳青带着滴滴高管团队代表跟优步中国见了第一面,程维特意让柳青代其表达了“对优步中国的尊敬、对所有同学的欣赏、拥抱和欢迎”。但是对于双方合并后的人员安排与去留问题,程维未置可否。
但正如此前滴滴与快的合并一样,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一定会出现相当程度上的人员及架构的设置重复,一定范围内的裁员势在必行。“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工作会在未来一个月内全部完结,不管是组织框架还是人员设置,都会尘埃落定。可以预测的是,为了避免过于被动,在未来三周之内,中国优步的员工或将出现大范围离职潮。”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优步中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上述这封充满感情的内部邮件里,程维还表示相信两边会很快变成“one team”。“滴滴经历过一次整合,我相信两个团队的结合,就像两个人结婚,最重要不是外在,而是底层价值观是否相同。”但是恰恰是二者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所存在的距离,使得二者刚刚走在一起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二者的‘楚河汉界’并没有消失。双方相互之间的不认同、彼此看不上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都是很艰难的。而且这和此前合并快的这个本土化品牌不同,优步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会让这个融合十分艰难甚至是惨烈。”一位曾经与优步有过合作的互联网创业者告诉记者。此前,优步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也曾公开表示,优步和滴滴本身的品牌有着极大的差异。
滴滴与优步中国企业文化之间的不认同体现在司机和乘客层面。“有人说长远来看滴滴要把UBER吃掉。如果吃掉我就绝对不干,现在开车只是玩玩。”8月10日,一位优步司机对的记者吐槽体现了一些优步司机对于滴滴的不认同。而在一部分滴滴司机眼中,优步不如滴滴本土化、接地气,“比如注册必须得有电子邮件,而且优步没有人工客服,有了问题只能通过手机APP反映,太高科技了,无法进行沟通”。
而这次整合将面临的整个运营系统、技术平台、支付体系的双方博弈已经开始体现了。目前,滴滴就优步中国双方的供应商付款、司机提现、合同续签、工薪发放、社保缴纳等问题在进行交流。虽然程维透露双方正在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但是这背后的话语权和利益如何平衡将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而合并后投资方在滴滴的话语权是否会被进一步稀释、程维将如何平衡,都是十分艰难的开始。
“我希望优步中国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市场上也应该有多个品牌服务供消费者选择,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要消除的是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部分,要加强的是差异化用户定位、打磨体验和创造价值。”程维给优步中国员工承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