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捷达,有不少话题可说。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回忆,到本世纪初伴随汽车市场发展壮大,再到如今月销量达到3万辆级别、累计销量超过360万辆,捷达已成为中国汽车社会的一个鲜明符号。
而在今年广州车展上,一汽-大众带来了首次亮相的新捷达。动感时尚、富有立体感的全新造型设计,融入MQB风格、更具档次的内饰,又一次诠释了捷达的进取内涵。
在捷达诞生至今的25年里,关于它在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无数或生动感人,或发人深思的故事,更有无数普通老百姓通过捷达体验到了高品质的汽车生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也因此,捷达成了不少人心中的一个特殊的情结。
不妨先从记者所经历的一次采访说起。
1993年初春,有这样一条消息发布: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一次性定购了250辆轿车。这是当年轰动全国的一件大事,也是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历史性标志。当时,记者刚刚从事汽车行业采访,对捷达车充满了好奇。
1995年,借一次赴江苏省江阴市采访的机会,记者顺道来到华西村,想了解一下捷达轿车进入农村、进入农民家庭的真实情况。走进华西村,一组硕大的“龙凤呈祥”建筑迎面而立,透出吉祥喜庆的气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正在修建的、高耸的四角宝塔形办公大楼旁边的广场是每年春节前,村支书吴仁宝设宴酬谢外地务工者的地方,也正是媒体广为报道的捷达车交付的地方。
在发表于1995年9月3日中国汽车报一版头条的《华西人与捷达车》报道里,记者写道:“平时,华西村的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公务用车比例非常高,村民们也无暇顾及外出。到了节假日就大不相同了,放了假的村民们走亲访友、观光购物,都要坐上自己的捷达轿车风光一番。更何况村里还规定,每个村民每年可以享受免费使用200公里的待遇,一个3口人之家,相当于每年免费到大上海跑两个来回儿,这是一个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轮到自己头上,谁能不跃跃欲试呢?”。
报道特别提到:“捷达达轿车在华西村落户已经两年多,与华西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通,华西人须臾也离不开它们。”捷达车圆了华西人的轿车梦,成为他们新生活的载体和象征。“几乎每一个华西人都知道,到本世纪末,他们当中的80%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轿车。”
说实话,华西人能在1995年预测5年后如此之高的轿车普及率,正是充分彰显了捷达“国民车”的定位和意义。
此后,捷达车又陆续写下了许多传奇:1996年,车主苏耀洪先生创下了捷达“60万公里无大修”的纪录。2003年,广东出现了一个“捷达之家”,珠海市民谭发先生从1993年开始,先后购买了10辆捷达车,而其家族总共拥有的捷达数量达到25辆。2004年,贵州司机汤永明驾驶自己的捷达车,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用一箱油行驶了1952公里……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纪录,成就了捷达良好的口碑。
在这个过程中,捷达也实现了多次改款升级,在技术上为家用轿车树立了品质标杆。在A级轿车中,捷达第一个装备5档变速箱、第一个装备 20气阀发动机、第一个装备ABS系统、第一个装备双安全气囊……同时,一汽-大众也经由捷达的开发工作,学习到了德国大众完善的开发流程和标准,为汽车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可以说,捷达不仅圆了老百姓的轿车梦,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