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神户制钢跑了

时间:2017-10-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阳湖网

W020171026321232504970.jpg

    就像日本制造业长期坚守并为之傲娇的“精益制造”,还有所谓的“工匠精神”可以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一个制造业品牌的建立需要数十年乃至一个世纪的长年累月,然而毁灭却是一瞬之间。

  地震:一步一步的幻灭

  1995年1月17日,以神户为中心的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阪神大地震。断壁残垣、满目疮痍,这场地震成为战后50年来日本本土最大一场灾难。

  就在现在,一场以神户为中心的席卷整个日本,并扩散到全球的制造业地震正在持续震荡。人类冶金史乃至工业史上最大的丑闻,正在持续发酵:

  2017年10月8日,日本百年冶金企业、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主动宣布,承认公司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存在违反合同篡改部分产品的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的造假行为。涉及产品包括铝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

  10月11日,数据造假产品名单上又增加了两类产品:粉末钢和“目标材料”。

  10月12日,神户制钢社长川崎博也公开致歉,称造假产品流入约200多家境内外企业,违规行为可追溯至十年前。

  10月13日,事态进一步恶化。

  神户制钢宣称涉案产品新增加9类铝、铜、钢铁线材、特种钢等产品,波及企业的数量由200家增至全球氛围内的500家。

  同时川崎博也承认,除了在日本境内的公司外,其在包括泰国、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也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

  至此,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和铃木等日本车企,通用、福特、戴姆勒、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等国际车企巨头,多家铁路公司以及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斯巴鲁重工等军工企业和MRJ、波音、空客航空领域的各大巨头卷入其中,无一幸免。

  10月16日,美国司法部书面通知神户制钢,要求其提供向美国公司出售涉嫌捏造出厂数据产品的相关文件。

  10月17日,继续被曝出造假历史长达数十年,远超此前承认的10年。

  欧洲航空安全局建议暂停使用神户制钢的所有产品。

  10月19日,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及斯巴鲁等多家车企宣布,数据造假的铝板已确认不影响所生产车辆的安全性,但铁、铜制品的调查仍在继续。

  日本新干线部分线路列车使用的产品则被检出不合格。

  10月23日,神户制钢宣布正在考虑撤回本财年的获利预测,将在10月30日发布上半年财报。

  短短半月,目不暇接。

  涉案产品的数量、金额、范围,均创人类历史之最,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如果非要在这上面加一个期限,我们只能说:“不知道。”

  因为整个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之恶劣程度,令人发指。

  众所周知,在工业制造领域,篡改材料基础数据可以说是最不可饶恕的行为,意味着这家企业的最基本操守已完全丧失。

  难怪川崎博也说,目前神户制钢的信誉是“0”。

  这话太客气了,目前神户制钢的信誉应该为“负”。

  因为这起恶劣影响还在迅速扩大的造假案必将给整个日本的工业制造业带来巨大的信誉损害。损失,将难以计量。而本就摇摇欲坠的“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则更加的雪上加霜。

  神户制钢,在玩火自焚堕入深渊的同时,也捎带着整个日本制造业做了垫背。

  日本:制造神话的覆灭

  崛起于二战后的日本制造业曾经一度辉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产品以技术先进、做工精良、质量稳定闻名于世、风靡一时。在中国,“日本货”也一直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就在两年前,“去日本抢购马桶盖”还是国人争先恐后干的事情。

  而就在这两年,当一个接着一个让舆论哗然,令世界震惊的制造业丑闻被曝出的时候,“日本制造”的神话也一步接着一步地加速走向破灭。

  2015年7月,东芝深陷财务造假丑闻,财务造假丑闻和核电业务危机等让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陷入泥潭。直到今年初,东芝不得不宣布变卖最赚钱的闪存业务以求自救。

  2016年4月,三菱汽车承认在油耗测试中采用不当手段,使得燃油经济性测试结果好于实际情况,涉及62.5万辆微型车。丑闻曝光造成三菱汽车股价出现10多年来最大跌幅,之后被雷诺-日产趁机捞底收购。

  一个月之内,小车之王铃木公司被曝油耗值造假,名誉扫地,股价大跌,公司管理层引咎辞职。

  曾经的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高田,被曝出从2008年出售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气囊产品,并在10年的时间内造成全球100多人的死伤。因为高田气囊的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被召回的汽车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0万辆。直接导致今年6月“日本制造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田破产案。

  而就在此刻,日产汽车的“无资格检查”制造丑闻仍在持续发酵着。因为在整车出厂检验环节中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并在合格手续中盖章造假。日产汽车终于在声讨中宣布召回120万辆汽车,并停产日本本土工厂自查。

  伴随着一次次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信任危机的,是“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破碎的声音。而背后深层次原因,也许可以归咎为日本经济的没落。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日渐崛起,日本本土制造业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山大,而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也直接导致竞争力的持续降低。加之“成本控制”盛行、“篡改文化”兴起以及“质量良心”的缺失,日本制造业最终深陷质量下降→数据造假的泥潭不能自拔。

  汽车:没有谁能自证清白

  神户制钢造假事件一起,整个汽车行业风声鹤唳。

  这是因为,神户制钢不仅是整个日系主流车企和零部件生产公司御用的特种钢材、合金铝材等冶金材料的供货商,其高强度钢板在日本本土市场所占的份额极高,铝锻件亦占有最高的市场份额(50%),发动机气门弹簧用线材占据了世界上50%的市场份额,号称世界每2辆汽车车就有1辆使用(神户钢铁官网)。

  除了上面提到的发动机气门弹簧,神户钢铁的特钢被用作汽车结构和覆盖件,铝材被广泛用作车身钣金覆盖件、热交换器(例如水箱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等等)、发动机缸盖、汽车防撞梁以及悬架构件,而这些,都属于汽车的核心部件。

  细思极恐的是,由于神户制钢在早期就转型集中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产品,当前其在铝、铜、钛三大金属的新材料综合开发与生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可以说全球比较尖端的特殊金属材料几乎全部出自神户制钢之手。

  因此才会有世界上多数大型制造企业以及军工企业,都在使用神户制钢生产的材料,当然其中也包括大多数汽车制造巨头。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事件发生后丰田、几乎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神户制钢向他们提供的铝制部件是安全的,“确认所使用的神户制钢材料满足汽车安全和耐用性要求所适用的法规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标准。”

  戴姆勒、标致雪铁龙也纷纷表态“神户制钢不是供应商之一”,唯恐引火烧身,避之不及。

  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否则必将引起汽车界的大地震。因为安全问题,永远是广大用户以及各国监管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承认,鉴于使用神户钢材的配件使用范围之广,以及历时年代之久,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咬紧牙关,打死都不能承认。

  而就目前已知的是,丰田(包括雷克萨斯)、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等主流日系车企的很大部分(中高端)车型的发动机缸盖和后备箱盖都采用了神户制钢的铝材,福特也承认其发动机缸盖材料来自神户制钢。

  但上述车企都宣称“符合相关标准,不影响整体使用安全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发动机缸盖为例,结构复杂,工艺要求极高。其工作原理决定了要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需要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对强度、刚度、耐久性、高低温热变性能和抗腐蚀度都有极高的要求标准,如果连基础材料都不达标,必然会影响整体质量和性能。

  更不要说,近些年来以汽车轻量化为主要诉求,越来越多的车型广泛采用铝制材料的车身结构件和悬挂系统。

  牵一发而动全身,神户制钢的最为恶劣之处正是在于,它提供的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条的最上游产品,上游不符合标准则意味着下游涉及到的所有的产品都将受到牵连,最终直接威胁到用户的使用安全。

  但另一方面,其对现有车型的影响在目前其实更难以量化,在现实中即使发生了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认定,从产品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追溯到相关冶金材料的质量问题,都不是易事。所以在神户制钢公布详细的造假数据、产品批次及流向之前,涉及汽车的质量安全只能靠零部件公司和车企的质量体系审查制度以及设计因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发展到今天此种地步,神户制钢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已成定局,连累整个日本制造业更是在所难免。

  中国:别让神户制钢跑了

  在中国,我们更要极度重视。

  1994年,神户制钢在香港成立主管亚洲业务的神户制钢亚洲有限公司(香港事务所),2009年在上海成立负责中国业务的神钢投资有限公司,开始正式掘金中国市场,逐步起庞大的商业版图。

  目前,神户制钢在中国布局了4家用于汽车配件生产的线材二次加工公司:神钢特殊钢线(平湖)有限公司、神钢线材加工(佛山)有限公司、神钢新确弹簧钢线(佛山)有限公司和江阴法尔胜杉田弹簧制线有限公司;2家铝材公司:神钢汽车铝材(天津)有限公司和神钢汽车铝部件(苏州)有限公司;1家与鞍钢合资的汽车用冷轧高强度钢公司—鞍钢神钢冷轧高强汽车钢板有限公司,以及多家焊接材料、电子材料、精密仪器、工程机械生产企业。

  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神户制钢也赚了个盆满钵溢。2016年这家公司共从中国市场卷走了1190亿日元(约7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神户制钢在中国市场不愁销路和客户,要归功于日系车零部件供应链的极为封闭性。历史原因,日系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在利益关系上盘根错节,日系车企在零部件采购市场的极大排他性早已是业内共识。据一位在采购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业内人士估计,日系在华合资车企的“全军覆没”是板上钉钉的了,而多家欧系、美系也逃脱不了干系。

  “神钢的发动机气门弹簧线材,还有铝材覆盖了国内大多数车企和车型。”

  仅2016年一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就销售了400万辆。

  所以,别让神户制钢跑了。

  日本当地的丑闻曝出之后,一些中国合资车企迫不及待地表明清白,忙不迭地与发生在日本本土的造假事件划清界限。这倒颇有些此地无银的讽刺味道,更兼啪啪打脸。

  因为连日本总部都公开承认“中国的子公司也参与了数据造假”,而这些子公司的产品也一定是在中国市场被消化掉。

  在日本,包括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和质量保证协会在内的多家机构展开对神户制钢的调查;在美国,司法部首先介入,要求神户制钢在美国的子公司提供向美国公司出手涉嫌捏造出厂数据产品相关文件;在欧洲,欧洲航空安全局亦开始展开相关调查。

  相信在未来,更大规模的调查和审查行动之后,是更大范围的召回以及更严厉的惩罚措施。

  面临大规模的召回和巨额罚款的神户制钢,也许会是下一个高田。

  而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相关职能部门对此表态。

  不要让过错方的赔付和道歉再次错过中国,不要让神户制钢跑了。

  因为在这个事件里,中国绝非净土。所有涉案者,都要给中国人民一个交代。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