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聚美优品、京东、网易,到瑞幸、好未来,中概股的命运犹如肆虐全球的疫情一般充满戏剧性,也牵动着后继者们的神经。正所谓,生生死死,来来往往,看似平常,又不寻常。
前不久,在风风雨雨“口水战”中泡大的造车新势力中的三个“南”人,难得同框出现在一张照片中:居中的蔚来汽车李斌46岁,居左的小鹏汽车何小鹏39岁,居右的理想汽车李想43岁,三人脸上似是而非的微笑,似乎正在准备再次迎接下一场变局。
照片发布6天后的6月12日,李斌迎来“第一变”:其旗下的易车发布公告,腾讯控股及黑马资本79亿元买下易车,易车完成私有化并将从纽交所退市,李斌套现9亿元后退出易车。
退市,暗流涌动。6月15日,号称拥有全国80%以上在线二手车源的58同城,达成私有化协议,将从美股退市。而此前被传或将从美退市的京东,于6月18日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继阿里、网易之后又一只回港上市的中概股。
■私有化、退市、回流成趋势?
有人说,有的中概股是借私有化外衣,在华尔街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其实,这话既对也不对。就易车而言,今日之“果”,在9个月前已种下了“因”。
去年9月,易车收到一份私有化提案,股东腾讯控股联合黑马资本作为买方,提议以每股16美元(约合人民币113元)的现金价格,收购易车流通股份和美国存托股份。
人前微笑,人后受罪。彼时,李斌正在为蔚来汽车四处筹钱。一度被视为雪中送炭的亦庄国投,曾计划向蔚来投资100亿元,但最终这笔钱杳无踪影。之后,蔚来汽车还通过向上海银行质押股权、分拆NIO Power单独融资、出售FE赛车队等方式融资,以及发行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可转换债券,李斌和腾讯各认购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但仍难解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再看易车财报,京东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24.4%;李斌持股10.9%,为第三大股东;腾讯控股关联公司持股7.7%,为第四大股东。李斌于2018年初宣布辞任易车CEO,专注发展蔚来汽车。
“抓住易车的瓶颈期出手,腾讯可谓是时机拿捏得十分到位,对于腾讯扩张汽车产业布局有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李斌而言,既可解决易车和易鑫的现金流难题,李斌还可以从中套现,来拯救正值资金短缺的蔚来汽车。
早在2015年,马化腾、刘强东就入股易车。腾讯还先后投资了特斯拉、蔚来和威马,以及四维图新、人人车、车生活、修车易,而在出行板块则有滴滴和优步等,可谓是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大举布局。其与阿里专注云OS操作系统、百度聚焦自动驾驶有着显著不同。
同样是私有化,58同城的交易价却要比易车贵得多。以华平投资、泛大西洋投资、鸥翎投资和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组成的买方团,与58同城签署私有化协议,以每股普通股28美元(约合人民币198元)现金价格购买58同城所有已发行普通股,总交易估值约为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亿元)。而华平投资,也现身于神州系的股东之中。
“这是继奇虎360私有化后在美上市中概股私有化交易的最高价格。”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此折射出姚劲波的转型之策,汽车及出行业务有可能成为其未来的核心业务。很多人注意到,从本地生活服务开始的58同城,一直在二手车、新车与物流、出行等方面布局步伐在逐渐加快。
目前,58同城全资子公司58有限公司,持股58汽车6160.78万股,占比78.55%。58汽车已布局国内333座城市,其业务包括汽车资讯、车型报价、评测意见、试驾报告、购车售车参考、售后服务等。在二手车方面,除58同城的“白菜二手车”业务外,58集团出售其在车好多集团一定比例股权后,又买下优信金融业务。至此,58金融可为新车、二手车交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瑞幸造假”促成“回国潮”?
资本的游戏,个中玄机重重,从来没有看上去那么绚丽多姿。
近来,除了易车、京东之外,据称百度等中概股也正考虑从纳斯达克退市。据不完全推算,合计市值超过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11万亿元)的中概股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计划回流国内。
“资本的流动向来以市场、利益为导向,但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不得不说是一个直接的导火索。”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中国汽车报》告诉记者。
事实上,受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拖累,中概股正遭遇至暗时刻。甚至,美国参议院紧急通过《外国公司承担责任法案》,意欲对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名义上是加强监管,其实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是影响中概股回流的一个因素。“贸易摩擦进一步使中概股在美的生存环境变差。”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避险趋利,是企业的“天性”,像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一直在美备受打压,显然在被压制的生存环境中无法发展。中概股回流,既有这类原因,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国内股市及港股的管理更加规范,像国内科创板的设立,除了吸引本土企业外,对中概股相关公司也具有极大吸引力。此外,国内创业板即将施行注册制,这也是国内股市深化改革开放、对资本市场更有信心的标志。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并不是所有中概股公司都能轻松回国上市,符合相关监管条件是必由之路。例如,香港联交所规定,相关企业回港上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属于创新产业;二是在美国、英国等监管体系健全的市场连续上市满两个财年,且记录良好;三是市值超过4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或市值1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4亿元)+营收1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4亿元)。
若严格对照该三个条件,很多企业尚不达标。当然,如果像京东那样,在不同的市场上同时上市,也需要承担更大的交易成本,包括监管、沟通、维护上市的成本等。
此外,中概股回流,的确有利益的吸引。“高溢价是中概股回流的动力之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称,这些企业在美上市大多被低估,回到国内股市会获得比较高的估值,会从股市中获得更多的资金甚至是暴富的机会。而且,A股的市场估值相对高于港股。但是,回流的不利因素之一,就是会影响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回流前景难测
实际上,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不仅影响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也堵塞了准备赴美上市企业的通道。前文提到的与李斌同框的另两个“南”人,李想与何小鹏就深受影响。
此时,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上市融资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美股市场已经变得不甚理想。另一方面,近几年对造车新势力的补贴退坡、资本市场的大规模投资热潮趋冷,生存环境回归理性,只有合规上市、规范运营,或可赢得生机。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车方面人士无奈透露:“至少会等到二季度数据出来再决定上市事宜。”
从自身的筹备情况看,造车新势力可能遭遇的困难依然不少,“思变”才有出路。2019年12月,理想汽车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原来的约9.15亿元变更为约6.83亿元,降幅约为25%。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这一系列举动,被认为是在搭建VIE架构,即通过持有注册于开曼群岛的股份,间接持有理想汽车或小鹏汽车及其附属公司权益。以往,蔚来、百度、阿里等公司均通过这一方式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然而,现实的困境,使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面临着新的选择,无论是比照A股还是港股,对于盈利能力要求的条件,两家初创企业都有差距,何去何从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相较于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代表企业吉利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6月17日晚间,港股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吉利的决定,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紧抓政策先机。”正如曹鹤所言,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市值门槛,放低至200亿元,这为吉利这样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不容忽视的是,造车新势力们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在特斯拉这条“鲶鱼”到来后,变得更为活跃,也更为前景难测。在“黑天鹅”乱飞的当下,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在蔚来、理想、小鹏三位掌门人的朋友圈中,与三人同框照并列的是一张漫威三大英雄的合影和三英战吕布的漫画。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图中的“吕布”意指特斯拉。
车界风云变幻,资本涌动若潮,只有变化是不变的规律。近日,京东已在港上市,易车与58同城尚未公布回流的去向。中概股回流的下一站,或在意料之中,或在意料之外,但无论进退与否,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