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分七段 段段伤不起

时间:2017-11-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阳湖网

2050134_600x600.jpg

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推心血管病,占总死因的比例超过四成,高于癌症。更可怕的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全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五脏六腑心最“大”,全国青年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邹旭教授指出,养心之道,除了要清楚并排除八大危害心血管的因素外,中医养心其实很简单,多晒太阳、多运动出汗甚至多唱唱跳跳,都能养心。

毁心:八大问题对心血管不利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的绝对数字一直在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目前我国居民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管理好心血管,就意味着离2/5的死亡远了。邹旭说,排除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其实最要命的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一是肥胖。

肥胖对于心血管的影响,一开始是没有症状,因此很多人只觉得胖了不美,无所谓,直到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发生冠心病,才察觉肥胖损害心血管。

二是吸烟。

无论是一手烟、二手烟,还是三手烟,其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丁二烯等,都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

三是体检异常指标干预不够。

按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有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但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才分别为46.5%、41.1%和13.8%。

四是血脂异常。

高血脂、高胆固醇问题最令人担心,它一直是无症状的,只有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才显露出来。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总胆固醇(TC)升高的男性为4.7%,女性为5.1%;甘油三酯(TG)升高的男性为16.7%,女性为9.8%,而事实上,只有39%的血脂异常患者知道并接受了降脂治疗。

五是睡眠异常。

越来越多人出现睡觉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不仅白天疲累,还由于身体得到不充足的血氧供应,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问题。

六是很多人不爱运动。

广东相关统计调查发现,一半人出门就坐车,不爱步行或骑行;六成人从不锻炼,32%的人只是偶尔锻炼;一天工余,除了睡觉,平均静坐活动时间长达3.3小时。

七是高血糖。

高血糖也是诱发血管粥样硬化的凶手,而且不仅毁心血管,连肝、肾、外周血管也是受累的。

八是压力问题。

现代人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注意休息,这样一来,血氧供应长期失代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所以不仅易疲劳,也整天脸青白发灰。

养心:多晒太阳多出汗

谈到中医养心,邹旭首先提倡的是“多晒太阳多出汗”。五脏六腑心最“大”,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主血脉、主汗,称“君主之官”。“汗为心之液”,汗液可排泄人体代谢的产物。中老年人一旦晒太阳不足或者出汗太少,那就会这儿也痛、那儿也痛。

其次是最好保持每天1至2次大便,心与小肠相表里,经常口干口苦,注意小肠热、心火盛;一天不排便,就相当于人体积累了一包烟的毒素,当然不利心血管。

另外,要调节神志,心主神明,说的其实是“喜”,这也是养心的最高境界。想要心脏强壮,不能不快乐,更不能恼闷不语,主张中老年人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多吹吹水”,在不断讲话间,“心开窍于舌”,血压会降下来,心脏也得到舒缓。大家可能都知道颈椎病会引起肩颈痛、头晕、头痛,但可能鲜有人知道,颈椎出了问题,还会引起斜视、盲视、眼花、耳聋、耳鸣、高血压,甚至还会导致湿疹、痘疹、粉刺、痤疮、咳嗽等疾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胥海斌提醒,一个人的颈椎,自上而下,一共分七段,每一段颈椎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相关疾病。只有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才能解决问题。胥海斌介绍,通过“骨筋脉”三联疗法等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各段颈椎错位引起的各种症状。

第一颈椎(寰椎)

典型症状:头晕、眩晕、偏头痛

寰椎即第一颈椎,直接与枕骨相连。颈椎的旋转约50%由寰枢关节提供。寰椎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一旦发生错位,最容易导致头晕、眩晕、偏头痛。此外,还有失眠、嗜睡、健忘、倦怠、精神恍惚、癫痫、摇头、眼冒金星、眼花、心动过速、痛风、面瘫、脑震荡后遗症、脑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症、性功能减退。

胥海斌分析,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因颈部的伸展或旋转导致体位改变而诱发眩晕症状。当寰枢关节错位时,其椎动脉活动空间减少,头部转动时常因牵拉而使血管发生压迫,进而影响头部的血流供应。另一方面,寰枢椎关节的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又会引起椎动脉痉挛,因而患者出现反复眩晕,甚至恶心呕吐。

第二颈椎(枢椎)

典型症状:斜视、盲视、眼花、耳聋等

第二颈椎又称枢椎,其椎体有一个向上的齿突,齿突在发生上原是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后脱离寰椎而同枢椎椎体融合而成。

枢椎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斜视、盲视、眼花、耳聋、耳鸣,此外,还有谵语、烦躁、头昏、头痛、过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癫痫、心动过速、房颤、面瘫。

胥海斌分析,寰椎横突旋转向前或后,压迫﹑牵拉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椎动脉痉挛,由内耳前庭的缺血导致眩晕。

第三颈椎

典型症状:神经痛、湿疹、痘疹、粉刺、痤疮、高血压、咳嗽

第3~6颈椎是常规的典型的普通颈椎。普通颈椎椎体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上下椎体之间形成马鞍状对合,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第三颈椎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果第三颈椎发生错位,最易患神经痛、湿疹、痘疹、粉刺、痤疮、高血压、咳嗽、斜视、近视、视物不清、头昏、偏头痛、压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失听、颈痛、吞咽不适、胸闷、房颤。

胥海斌分析,第三颈椎的轻度后移都会导致小关节的错位刺激项韧带。颈椎后移刺激项韧带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到斜方肌,使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的状态,造成肌肉的劳损酸痛。

第四颈椎

典型症状:胸闷、打嗝、口腔溃疡、扁桃体肿痛、鼻炎、牙痛

第四颈椎也属于普通颈椎,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第四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头昏、咽喉异物感、口腔溃疡、扁桃体肿痛、黏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视、失聪、恶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闷、打嗝、心动过速。

胥海斌介绍,椎小关节错位,会刺激颈椎横突前方的交感神经节心脏节段,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此外,颈3、4、5椎小关节错位,会刺激膈神经,让患者出现打嗝不止的症状。

第五颈椎

典型症状:咽喉部异物感、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哮喘、口臭

第五颈椎也属于普通颈椎。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第五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容易引起眩晕、视力下降、咽炎、咽喉部异物感、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动过缓、恶心、呃逆、上肢桡侧拇食二指麻痛、血压波动、颈肩手胀痛。

胥海斌分析,第五、六颈椎椎体向前突出,压迫食道,会引起咽部异物感甚至吞咽困难。

此外,长时间“低头”容易导致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急性加剧,造成颈椎缘稳定的生理力学结构破坏,椎间盘向前突出,刺激或压迫食道,从而出现异物感或咽部阻塞症状。

第六颈椎

典型症状:低血压、心动过缓、扁桃体炎、气管炎、百日咳

同样属于普通颈椎的第六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第六颈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颈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桡侧麻痛、低血压、心动过缓、扁桃体炎、气管炎、百日咳、血压波动、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第七颈椎(隆椎)

典型症状:伤风、甲状腺炎、吞咽不适、贫血、哮喘

第七颈椎即隆椎,棘突特长,当头前屈时其棘突隆起,易于触及,隆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大椎穴”,是临床计算椎骨数目和针灸取穴的标志。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

隆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伤风、甲状腺炎、吞咽不适、贫血、哮喘、气短胸闷、低血压、心房纤颤、上肢尺侧及无名指、小指麻痛、颈根痛、肩胛痛、阑尾炎、雷诺氏、雷纳氏综合征、肥胖、消瘦。胥海斌介绍,第七颈椎骨质增生可形成骨刺压迫周围神经根,从而导致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白恬)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