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真假难辨引热议

时间:2018-05-1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阳湖网

    MAIN201805171027011985880194835.jpg

    近日,媒体曝光某全国知名蔬菜连锁超市里贴有“有机蔬菜”标签的蔬菜经检测均有农药残留,追溯有机认证书上标注的产地,蔬菜大棚里却没有超市里售卖的商品,种植基地的耕地里还堆放着大量化肥……针对该报道,北京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合启动对全市连锁超市的大排查。国家认监委也发布公告,对涉事认证机构发出风险预警,令其暂时不得对外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媒体观点

    湖北日报:

    让有机标签真实可信

    在绿色消费理念的引领下,人们对有机蔬菜青睐有加。以高质量供给对接高标准需求,既可以激活有机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热情,也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如果普通菜仿冒有机菜,以次充好流入市场,便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无异于变相扼杀有机蔬菜市场的未来。

    回溯有机产品的流通过程,堵住检测环节存在的漏洞至为关键。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各种食品认证主要是基地认证而非产品认证,且认证机构设置门槛较低、认证行为缺乏监管。
 
    因此,只有扎紧有机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篱笆,这个极具潜力与价值的市场才能健全起来。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该珍视消费者对高端市场的这份期许,在品质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让有机标签真实可信。

    千龙网:

    不能让冒牌有机蔬菜畅通无阻

    冒牌有机蔬菜充斥市场,除了有机蔬菜生产企业、蔬菜批发商和销售商缺乏行业自律、有失商德外,监管缺位也不容忽视。
 
    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企业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常态化检查监督,在源头上严格把关,不能让冒牌有机蔬菜流向市场。对超市贴有“有机蔬菜”标签的蔬菜,也需要经常检查、监督和检测,以防假冒。

    检测机构则须切实履行检测职能,不能把权力“下放”到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批发商,让他们不经检测就可拿到检测合格证书,随便加盖产地证明印章。

    工人日报:

    认证机构要当好有机食品“守门人”

    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在过去10年间发展迅猛。但在繁荣表象下,有机产品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大隐患。究其根源,很大程度在于“重认证、轻管理”的畸形模式。一些认证机构只是忙于收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每年一两次的检测也多为走走过场,甚至有意为违规企业签字背书。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但现实中,因此而被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并不多。

    有机食品不能沦为“有玄机食品”,保证有机食品名副其实,才能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管,依法查处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提高造假成本。同时,要厘清认证机构的责任,一旦发现其把关不严、纵容造假,也要让其付出必要的代价,甚至取消其认证资格,倒逼认证机构当好“守门人”。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