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中耳炎 不痛不流脓

时间:2019-01-03  来源:人民网-健康报网  作者:阳湖网

玲玲最近看电视时总是把音量调得很大,妈妈担心她的耳朵有问题,就带她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玲玲的中耳有积液,询问玲玲妈妈,得知玲玲睡眠时还总是打呼噜,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玲玲妈妈听后很疑惑:玲玲没有耳痛流液,也没有发热,怎么就得了中耳炎呢?同时玲玲妈妈也很困惑:分泌性中耳炎和打呼噜又有什么关系呢?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成人和儿童均有发病,在儿童中更多见。

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发病原因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以及咽鼓管功能不良等。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咽部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清洁防御和防声的功能。当咽鼓管咽口堵塞或咽鼓管开放不全时,其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中耳腔内气体被吸收后会形成负压,致中耳黏膜中的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或渗出,积聚于中耳,遂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对于儿童来说,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除了可堵塞患儿后鼻孔引起睡眠打呼噜外,还可堵塞咽鼓管咽口致中耳换气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据文献报道,在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中,约有1/3会同时伴发分泌性中耳炎。

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没有耳痛、发热、外耳道流脓等表现,多数也不会表现明显的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腔积液,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因。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行鼓膜置管术。对于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应及早切除腺样体。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