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袭,学会预防才能让它“无处遁形”

时间:2019-01-1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者:阳湖网

编者按:2018年岁末开始的流感,比以往来得似乎更猛了一些。全国各地流感病例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尤其是以儿童流感患者增加最为明显,不但给家长们带来极大困扰,儿科门诊量骤增也让各家医院有些吃不消了!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流感相关知识,通过正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流感的危害降到最低,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今天为大家梳理一下流感的防控攻略,帮大家更安全地度过这个寒冬。

流感?感冒?咋区别?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普通感冒是由其他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少部分为细菌感染所致,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大多是散发,但不会出现大流行。普通感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注意休息、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但是要确诊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如果病原学检测是流感病毒阳性的话,可以确诊为流感。

目前我国流感疫情形势如何?我国今年的季节性流感疫情属于正常范围的季节性波动,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但也能检测到极少量的A(H3N2)亚型、B(Victoria)系和B(Yamagata)系。病原学分析未发现病毒抗原性、基因特征和耐药性发生明显变异。2018年12月以来,流感活动水平进一步上升,流感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报告起数增多。去年冬季,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较强的季节性流感疫情。一般来说,季节性流感严重流行过后,人群自然免疫的比例会升高,如果病毒没有发生显著变异,下一个流行季节的流感活动强度会有所减弱。

今年流感防控有哪些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本季陆续印发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试行)》《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国疾控中心也组织制定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并广泛开展流感防控科普知识的宣传。

同时,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554家哨点医院和407家网络实验室,实时收集流感样病例信息并采集标本,持续开展流感流行趋势、流感病毒变异的监测。

北京市卫健委也在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关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严格按照要求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及时规范治疗,早期发现重症与危重病例,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为降低因患者聚集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严格实行分时段就诊。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集中收治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咨询疏导、病例筛查等工作,科学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分流患者。【详细】

为什么今年小儿流感病例更多呢?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今年肆虐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甲型H3N2。不同于去年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今年只测到少量的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包括Victoria和Yamagata两亚群。儿童一直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每年流感的发病率在5%~1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20%~30%,因此中国疾控中心推荐6月龄到5岁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由于我们国家群众对流感疫苗作用不够重视,流感疫苗接种率一直比较低,现在是年底年初和学生期末,学生功课较多,孩子的家长工作较忙,孩子如果居家隔离可能更不方便照顾,导致很多孩子存在带病入园和上学。而且今年又是多年罕遇的寒冬,迟迟不见雪落,儿童更愿意停留在室内,如果开窗通风少势必增加室内交叉感染风险,这些因素都造成上幼儿园和上学的儿童感染率较高。

宝宝的流感症状和大人的不一样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的患儿主要是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发热一般不超过3天,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起病更快,高热更常见,最高时候体温可达到39.0~40.0摄氏度,全身症状更重,常伴有畏寒、寒战、肌肉酸痛、腹泻、腹痛等,少数人可以合并肺炎、心肌炎及脓毒性休克等。

小儿流感容易并发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死率高于成人;小儿流感特别是乙型流感,消化道的表现更多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一些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没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或以“脓毒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偶有轻咳;新生儿流感相对比较少见,但并不是没有,在感染以后往往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合并肺炎,其他的临床表现可能会有拒奶、嗜睡、呼吸急促等;另外,小儿流感合并脑病和脑炎的概率要高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反应迟缓、抽搐等,所以小儿流感除了关注呼吸道症状,还要关注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因此,流感季节家长们也要长出一双慧眼,把这流感看得真真切切!

宝宝得了流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绝大部分成人流感都是普通病例,但儿童特别年龄小于5岁的小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罹患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危重症,所以一旦诊断或者高度怀疑流感,就要积极抗病毒治疗。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但即使超过黄金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也能受益。所以对于小儿来说,不管流感症状出现几天了,如果病情还没有好转,都应该从怀疑或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

口服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小儿流感的首选药物,1岁以下的宝宝、不方便口服药物的重症或危重症患儿,还可以用帕拉米韦注射液静脉输液来抗病毒治疗。小儿应按说明书根据体重给药,一般奥司他韦抗病毒疗程需要5天,帕拉米韦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但也不要盲目应用抗病毒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管它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统统吃上奥司他韦。疑似流感的患者在使用奥司他韦前,应尽量先取呼吸道标本做病原检测,这样有利于后续结合病情判断是按照治疗方案服药,还是按照预防方案使用,或是停药。奥司他韦不是没有副作用的神药,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出现皮肤改变(皮疹、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精神症状(谵妄、行为异常)等。

除了抗病毒药外,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一些止咳祛痰的中药也入选我国流感指南了。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小儿流感退热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吃上抗病毒药也不是就进了保险箱了,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时就医,需要住院治疗:

持续高热超过3天;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神志改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家有小儿,如何避免宝宝被传染流感呢?

1.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建议6月龄以上的小儿进行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接种,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家中有5岁以下小儿的,建议家人也要积极接种疫苗,间接保护孩子。

2.流感除了呼吸道传播,儿童还可能因为接触了环境中病毒在吃手、揉眼睛、摸鼻子等动作后间接接触感染,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建议使用肥皂或者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流动水冲净双手。

3.家庭内经常要开窗通风,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口罩。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营养均衡,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5.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需要居家隔离休息,不要带病上学入园,以免传染其他小朋友。幼儿园和学校老师也要做好每日检查,做到流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

6.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可以口服奥司他韦预防。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