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自旅行社”存隐患:低价诱人 交易要慎

时间:2016-02-05  来源:央广网  作者:阳湖网

    春节假期临近,很多福州市民发现,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各种旅游线路广告的链接。打开链接,这些线路不仅地点齐全、价格低,旅行服务也更为个性化。不过,仔细查看之后,不少人发现这些旅游产品并不是由传统的旅行社提供的。这些链接的创建者,多是一些曾经在旅行社工作的导游,所以也被大家称为“自旅行社”。

u=1623551634,4228579649&fm=21&gp=0.jpg

    按照我国《旅游法》相关规定,从事旅游服务需要资质认证、手续办理,这类“自旅行社”是否具备相关从业资质呢?而他们许诺的各类福利,又是否靠谱呢?

    “看起来都不错”

    这几天,市民林小姐和家人打算春节选择出游。但查询到的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报价之后她发现,春节期间的价格要比平时高出很多。就在林小姐犹豫的时候,她的微信里有人转发了一个东南亚高端旅游产品的链接,不仅住宿是五星级的洲际酒店,线路安排也非常个性化,价格与日常东南亚高端游价格基本一致。林小姐觉得与平常旅行社相比,线路、地点、价格、服务看起来都不错,就是不知道是否可靠。

    通过林小姐提供的链接联系上了这个“自旅行社”。原来,这是一位曾经在旅行社工作过的资深导游自己办的。她表示,自己在航空公司和各酒店、景点都有资源,所以自己出来单干。她同时向记者表示,这样的“旅游供应商”现在非常多,大可放心。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个相关的微信号,这个微信号表示,只需要集满48个赞,就可以换取云南免费旅游。

    存安全隐患

    虽然采访中这些微信旅游机构都表示,自己的公司有资质,旅游绝对有保障,但福州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们频频被投诉,后来发现是由于微信上有人冒充其名义开展集赞免费赠送旅游活动,由于服务质量差,游客直接投诉到主管部门。某旅游协会副会长告诉记者,他们调查发现,此类“自旅行社”的确是很多前旅行社员工出来“单干”,他们手上有一定的资源,有时候确实能提供便宜的价格。但他们推出的旅游预订服务大多无相应认证许可,甚至是个人行为,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根据我国《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业务是特许经营业务,不仅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需要专门的审批。经过审批的旅行社,要接受旅游质监等部门的监管,发生纠纷之后消费者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监管部门有权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解决纠纷。而通过“自旅行社”这种方式参与旅游,其资质和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一旦受到侵害,旅游监管部门通常也无法受理此类投诉。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