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嘱托 广东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5年10月l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道:“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然在挨饿而深为担忧。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仍旧有部分地区处于贫困线之下。“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如今,中国正在全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5年12月16日下午,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汕尾陆丰市、陆河县调研,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坚定不移抓好我省对口帮扶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补齐粤东西北发展和扶贫开发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此,广东制定了精准扶贫时间表,吹响了在2018年实现179万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的攻坚“冲锋号”。
如何告别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始终挥之不去的贫困阴影?正在北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经过大量的调研和丰富的实践竞相献计献策,共同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鼓与呼。
广州实践:美丽乡村令古村实现华丽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她的心目中,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指村容村貌美丽,还包括了农业产业化、农民的脱贫致富、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均等化等。
如何让资金稀缺的贫困乡村实现“华丽转型”?向晓梅认为,要发挥政府主导的杠杆效应。“比如可以让政府发动乡村把垃圾搞干净、河涌治理好、道路修整一下,随后通过附近的大项目、大工厂进行带动。”她说,“前期政府主导的主要是基础的公共服务的配套,中后期则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来建设。但这些项目一定要和农民的收入相结合,方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
建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萝岗区莲塘村,见证了广州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莲塘村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要求来解读自身乡土气息,符合传统又有现代元素,通过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时四陈公祠,整治周边环境,重现岭南传统乡村特色。
无数个“莲塘村”正飞速地在广州大地上呈现。2012年9月,广州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3年,第一批14条村、2014年第二批28条村均已通过了创建验收,2015年第三批47条村正在验收,2016年第四批71条村已启动申报工作。2016~2018年,广州将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挥中心镇、名镇名村和美丽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广东实践:用精准脱贫策略告别贫困宿命
地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部与阳山交界处的山联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全村有人口1600多人,早些年年人均收入一直在3000~4000元左右徘徊。这是典型的粤北贫困落后山村的缩影。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支部书记何桂芳认为,精准扶贫的“精准”二字首先要针对落后地区的实际、量身打造适应当地农户发展需要的扶贫政策。他说,山联村原有300多户农户居住于“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高寒山区,许多人仍然居住于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的泥砖房中,每逢刮风下雨,这些农户们都胆战心惊。
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村民们启动了异地重建移民新村的建设。何桂芳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并没有把新村建设到繁华热闹的镇区附近,而是选择了离老村约三四公里左右一处地势较好处重建了新村。何桂芳和村民们都认为,广袤的山地就是农户们最宝贵的资源。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搬进新村的农户没有舍弃故土,却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于泥砖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漫山遍野的杉树、竹子、经济作物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郁郁葱葱,成为他们无尽的绿色宝库。在节假日,他们还办起了土味十足的“冬笋节”,火爆的情景让何桂芳瞠目结舌:“仅仅几天时间,光是网上就有6000多人报名要参加活动!最后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只接受了1000人报名,谢绝了5000多人的好意。”
就是靠这种针对山村实际精确打造的扶贫措施,山联村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经增长到了约7000元左右。作为见证人的何桂芳希望,山联村“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打造精准脱贫策略,能为粤东西北贫困山区的脱贫起到有益的借鉴。
农业实践:用精品化路线帮农民致富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介绍,“精准扶贫”在广东以产业扶贫、引入互联网概念为主。目前,广东正在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通过发展广东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对农村的帮扶。2015年,广东省建立了1600个惠农信息社,既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广东的农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指导农民进行种植。“例如用数据告诉农民,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种子,种什么比较好卖。”
程萍直言,广东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强省。要帮助农民致富,要走精品化路线。“我们连续多年举办的名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已经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广东的名优新产品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推出广东农产品特色馆,评选出广东十大名牌农产品。2014年,广东登记了近10万家的电商农产品企业,销售额去年达到9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名。
“互联网给农业带来了新机遇,从前买米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现在变成小包装,做得很精致。”程萍说。对于未来,她认为要引导农民的生产更重质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让农产品“触电”的目标,把更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去年的双十一前后一星期,我们广东的清远鸡就卖了1000万只,优质新鲜的清远鸡,通过电商网络扩大销路树立口碑,也让农民实现了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