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9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举办。阿里巴巴、腾讯、携程、银联商务、中国移动等多家企业参展时,均携带5G、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RFID(射频识别)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文化、旅游和乡村等场景的应用成果亮相,为参观者开启一站式智慧文旅应用体验。这些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成果,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和便捷服务,为文旅行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黑科技”更新游览体验
走进重庆智慧文旅展厅,一张晚清重庆城地图映入眼帘。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张普通地图,但当戴上VR眼罩后,笔者仿若置身晚清时期的街道、店铺、码头等场景中。据介绍,这是三峡博物馆应用混合现实技术,通过Ho-loLens全息设备以及现实与虚拟等内容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为观众提供交互式观览体验。
“附近的停车场怎么走?”“这个景点有哪些典故?”一部酷似手机的智能机器可以回答游客这些问题。由重庆旅游人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AI交互式多语种导游机”吸引了不少观众注意。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依托“AI文旅超脑”及“全域数字文旅亿级知识图谱”的中枢能力输出,该款导游机集智能语音交互、实时问答、NFC识别、智能推送、多语言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为游客在各种旅游场景中提供智能化、全方位、体验式的导游导览服务。
智慧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本届智博会上,各种智慧文旅平台的推出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重庆旅游集团联手打造的“重庆文旅云”便是智慧文旅平台的典型代表。重庆旅游云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文旅云”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智能大脑。在数据采集方面,重庆文旅云目前已完成重庆市内181家A级景区的视频数据、40家A级景区的客流数据、9家主要文化场馆预约参观数据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产业数据的对接收口。在数据管控方面,重庆文旅云推出了文旅大数据“驾驶舱”、文旅“口袋云”两款产品,能够为文化旅游职能部门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和移动化管控,并为全市文化旅游从业者提供数据咨询服务。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可实现把文旅数据装进口袋,随时随地一手掌控全市文旅客流数据、业态指标、异常感知、联动预警等。
智博会上,重庆旅游云公司还带来了文旅AIOT(智能物联)综合管控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景区人、财、物数据的可视、可控、可管,包括游客画像、客源地分析、趋势分析、文旅设施设备、文旅舆情、文旅消费、文旅运营、资源能耗和文旅营销等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可视化分析,从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化应急事件响应能力,实现移动化管控。该负责人介绍道:“以该平台上的消防管理系统为例,一旦景区发生火灾,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触发紧急预案,工作人员可在大屏上查看火情,进行远程门禁开控疏散人群,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任务并派发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迅速响应、精准灭火。”
此外,由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主导并联合多家企业研发的四大文旅大数据平台也在智博会上首次亮相。其中,巴渝文旅云以重庆有线的数字电视端、移动端为载体,为市民提供智慧公共文化旅游服务;重庆记忆文化大数据平台将文化资源叠加在GIS地图上,实现城市记忆可视化展示,文化数据自动关联形成记忆图谱。
智慧旅游建设未来可期
近年来,重庆智慧旅游建设突飞猛进,在智慧旅游云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数据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介绍,目前,重庆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管理平台接入了134家A级景区视频数据、22家4A级以上景区门禁票务系统数据,并实现了实时数据收集;首批27个智慧旅游景区和32个智慧旅游乡村示范试点建设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城区重点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基本实现免费WIFI覆盖;洪崖洞、红岩联线等知名度高、接待量大的景区,预约参观、智能闸机、智能售票等智慧旅游建设基本完成。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依托重庆智慧城市建设,重庆基本建成智慧文旅广电云平台,建设一批智慧旅游示范区县、景区、乡镇,共享智慧交通、地理信息等数据库,形成全域智慧旅游网络体系框架;到2022年,重庆市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
秦定波表示,接下来,重庆将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运用,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智能化建设,将景点讲解、实景游戏、虚拟场景演示、导游导购等创新业务架构于大数据平台上,推动大数据化旅游产业新发展。
原题:
人工智能新应用为文旅产业赋能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侧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