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红食品:舌尖上的“红与黑”
冒烟冰淇淋、自热小火锅、透明袋奶、脏脏包、脏脏茶、辣条……如果这些名字里你有一半没
听过,那么你很可能暴露了年龄——这些可是当下年轻人尤其是00后、05后的“最爱”。它们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网红食品。
过去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网红营销手段的火爆,网红食品持续发酵升温,越来
越多地走进公众视线:从自制的私房美味,到家酿果酒,从早茶点心,到夜宵小吃,从美容靓汤
,到食补偏方,“朋友圈”里想要什么食品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随之而来的,还有陆续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过去一年,诸如“网红零食长得好看却‘有毒’”
“某网红食品被下架”“某零食被禁售”等消息不时传出,演绎着舌尖上的“红与黑”。
这些离年轻人“餐桌”“肠胃”最近的食物,渐渐成为“舌尖保卫战”的最前沿。正如中国食品科学
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所说,网红食品的安全隐患偏多,正在成为食品安全的“高发地带”。
网红食品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盲区
何谓“网红食品”?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马冠生看来,那
些利用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点进行营销,借由口口相传、人人转发而获得迅速传播,从而在网上
销售的食品,就可以称之为“网红食品”。
根据2019中国网红食品市场大数据监测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网红食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将超过37.3%。大潮之下,一些卖家利用社交媒体特殊的宣传、营销方式,将自制食品打扮成“网
红食品”,在朋友圈里卖得风生水起。
“这种利用消费者好奇心理,助推网红食品盛行的方法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情况则不然了。”
马冠生说,网红食品备受热捧的背后,安全、标准、质量等问题成为监管重点。
他告诉记者,网红食品凭借新颖的外观、照片或者味道吸引一拨又一拨消费者。但消费者购
买食品时,往往忽略了食品本身的品质,包括食品的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等等
,由此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他以“奶茶里面没有奶”事件为例,根据茶饮料标准,奶茶饮料与奶茶味饮料是指,以茶叶的
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等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
“尽管该标准对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有着明确要求,即≥0.5%,但乳或乳制品仍然只是多种可
选配料中的一种,并不是硬性要求。”马冠生说,现制奶茶缺少明确的标准,就出现了“奶茶当中
不含奶”的尴尬局面,同时给商家提供了可操纵空间。
这不仅有认知上、科学上的盲区,更值得警惕的是监管上的盲区。马冠生说,网红食品通过
特殊售卖渠道,存在管理困难等问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盲区。
“不明觉厉”的“高科技网红”
“不用火、不用电、不用热水,给我一杯冷水,便能给你一个热喷喷的火锅。”在刚刚过去的
2019年,“自热火锅”“自加热包”“自加热食品”是最受关注的网红食品之一,而且还是一个让人“不
明觉厉”的“高科技网红”。
所谓“自加热食品”,是指以无火焰自加热器对食品加热、快速复热至可食用状态的产品。最
早,这是为野外环境下的餐饮而开发的特殊方便食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路福平说,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以
自热火锅为代表的自加热系列产品得到快速发展,除了常见的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还有自热的
粥、面条、米线、汤,等等。这背后所采用的都是自加热技术。
“简单来说,自加热食品是利用发热剂和水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给食品进行加热。”路福平
告诉记者,尽管自加热食品安全性总体可控,但“自加热包”的安全风险也要给予充分关注,“自加
热食品破裂”或“自加热食品温度不稳定”等现象偶然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自加热食品安全性的担心
。
他以我国目前的自加热技术为例,自加热食品采用的化学自发热包,多为铝水型,这种发热
包在发热时,会产生微量的氢气。这时,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如果个人食用或少量人聚集食用时,即使在密闭环境中,发热包发热所产生的氢气量,也远
远达不到可引起爆炸的极限。正常情况下,对正规产品按照正规操作规程食用,不会发生破裂等
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然而,如果在密闭环境下,众人同时食用大量自加热食品,或者自加热食品包装盒上面的通
气孔被堵塞时,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这是值得引起关注和警惕的。”路福平透露,目前,专家正积极探讨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
如通过对自加热食品发热包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和比例、加热强度、产氢量等指标进行规范,以期
通过标准的建立,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
他说,自加热食品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跨过安全这道坎。对于普通民众,他还提醒道,“在食
用自加热食品前,要观察包装盒体是否有裂缝或挤压破损等现象,如发现加热包层的液体有渗透
,则不要食用。”
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的“高发地带”
辣条,又一个网红食品,它在年轻人的世界里究竟有多火?
有人称它是“新世纪里年轻人最爱的零食”,也有人称它是“国民零食”“‘童年味道’的象征”。前
不久,某高校还上演了一场“向女生送辣条”的校园表白。甚至,在不少专家看来,“辣条”都能称得
上是具有草根性、民族性、原创性、传统食品工业化的具体体现,应予以适当扶持和引导。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告诉记者,所谓辣条,又叫大面筋、素牛
筋,是指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做成的食品,水分含量高、咀嚼感好,因此很受
欢迎。
不过,就是这个被热捧的网红食品,也被扒出了“黑料”。2019年3月15日,3·15晚会曝光了“
危险的辣条”,辣条从此背负了“垃圾食品”的骂名。
“少数不法商人无视生产规范与标准规定,既无安全卫生的生产管理,还超范围、超量使用食
品添加剂,理应受到处罚和取缔。”谭斌说。
孟素荷说,急速发展的诸多网红食品“有品牌、无工厂”,大多以“贴牌生产”的加工方式赚快钱
,对产业链安全建设呈空心化、断条状。这种“快”与“空”并存的矛盾,使之成为食品安全与食品欺
诈的“高发地带”。
她告诉记者,“网上购物”对食品市场的现在与未来影响重大,目前已成为大部分消费者尤其
是年轻人购物的首选渠道,而且重心在逐渐下沉,60%-70%来自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这些
应成为监管部门和舆情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3·15晚会曝光后,辣条行业就迎来巨变,全国由512家减少至427家,85家不达标的
企业被淘汰出局,淘汰率达到16.6%。
谭斌告诉记者,目前“辣条”产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已由原来的7种,减少到3种;防腐剂由
原来的6种,减少到“不原标题:地坛、龙潭庙会大年初一开门迎客
第三十五届地坛、第三十七届龙潭春节文化庙会将于1月25日(正月初一)开门迎客,至1月29日(正月初五)闭幕,历时5天,每天8时30分到17时对外开放。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东城区了解到,本届庙会门票分为全价门票(10元/张)和优惠门票(5元/张)两种。门票采取网络预售与现场售票结合的方式进行,游客可于1月15日至24日,在美团或大众点评App上预订全价门票,优惠门票不在预售范围内。
地坛将推出仿清祭地表演
龙潭将推出冰雪嘉年华
地坛庙会将推出综艺演出、非遗文化展示、精品年货、传统小吃、展览展示、互动游艺等活动,为游客呈现一台丰富多彩、年味十足、独具传统民间特色的文化盛会。举办仿清祭地表演、民间花会、欢歌笑语、河北杂技4台演出,设置4组特色图片展;开展邮政爱心包裹、儿童基金会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站、残联妇联公益区4项公益活动;举办福人福地、祈福纳祥民俗互动体验活动。
龙潭庙会将全园划分为七大板块,集中展示同心共建、冬奥冰雪、非遗文化、京津冀、文体互动、地方特色和京城文化七大主题,使游客感受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魅力。具体活动包括,举办民间花会、笑语欢歌、河北杂技、地方曲艺四大舞台演出;开设冰雪嘉年华、棋类互动、新春接福、祈福廊4项互动活动;设置三组图片展览。
龙潭庙会冰雪嘉年华今年新增了雪山大回旋、百米极速冰滑梯、仿真阿拉斯加“狗拉爬犁”等冰雪活动;为宣传普及冬奥知识,龙潭庙会将举办首届“中国冰雪体育历届冬奥会收藏品展览”,共计展出中国冰雪体育和冬奥会珍藏品百余件;设置冬奥会特许商品展售区,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冰雪运动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内涵。
两庙会摊位均超160个
引进非遗、老字号、连锁品牌
两个庙会依托东城区文化资源优势,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字号、连锁品牌产品,运用定向邀请与定向遴选手段综合调控,最大限度体现庙会的文化性、品牌规范性,突出文化的传承展示。
地坛庙会共设置展位161个,涵盖了南北各地的非遗手工艺品、风味小吃、精品年货、名特优新饮食等多种类别,还引进网红商户,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其中,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老字号餐饮和精品名优商户提供近百种风味小吃。网红店“新连环画时代”的《紫禁城传奇》《大运河传奇》《十二生肖传奇·子鼠》等多部优秀图书及文创衍生品,为传统民俗庙会带来新时代的“阅读美感”;敬人文化带来的跳跳鼠可爱呆萌集手工DIY与娱乐于一身,纸翻花上的特色元素好玩且时尚,LED创意折叠书本共“悦”心“视”界,处处彰显纸张美的本质,带您寻找一张纸的“无限”可能。
龙潭庙会共设置162个展位,在确保商展特色、精品展示及公益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风味小吃是历年游客的最爱,便宜坊、都一处、功德林、天兴居、壹条龙等老字号和精品名优商户,将为游客朋友带来一场美食盛宴;景泰蓝、鸽哨、绒花和玉雕等非遗手工艺品将汇成非遗技艺联欢。
今年还特别邀请东城区共建帮扶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介绍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当地特产。
每日检查进出食材
两庙会均无炭烤类食品摊
庙会组委会将对参展商户严格把关和管理、全程监督,庙会举办期间每天要对出售的食品及食材、进货渠道、加工制作的设备设施、食品品种及价格公示等环节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运用专业检测车辆及快速检测箱,随时对商户所售食品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确保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两个庙会均无炭烤类食品摊,且所有油炸和铁板类摊位均安装了排烟的净化装置,对裸露地面进行苫盖,对容易扬尘区域进行湿化处理,在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力争打造“绿色庙会”。
全价门票可在网上提前订
优惠票不在预售范围
本届庙会门票分为全价门票(10元/张)和优惠门票(5元/张)两种。为方便游客购票,本届庙会门票销售采取网络预售与现场售票结合的方式进行,游客朋友可于1月15日至24日,在美团或大众点评App上预订全价门票,优惠门票不在预售范围内。庙会当天凭手机验证码到门票兑换处兑换纸质门票入园,每个ID号最多可通过网络预订5张门票,网上预订的门票未兑换均可进行网上退款。
庙会期间,将在公园各门区设置现场售票处。按本市现行相关政策,残障人士、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离休干部等特殊人群免票参观,直接持本人有效证件验证入园。6周岁(含)以下或1.2米(含)以下儿童免票。大(全日制本科以下含)中小学生、60周岁(含)以上老人持有效证件可在门区售票处购买当日优惠门票入园。公园年季月票、市属公园年票庙会期间无效。建议游客朋友尽量避开10时至14时人流高峰时段购票游园。
在交通方面,地坛庙会西门过街桥采取单向导行,疏解人流聚集,避免人流对冲,缓解人流压力。龙潭庙会采取单向导行措施,西北门只作为庙会入口使用,出口设置在北疏散门,请游客朋友按照工作人员提示和导行标识有序游园。
庙会期间,在庙会门区、周边和部分路段设置非机动车辆禁停区域,继续采取放置提示牌、人工引导和电子技术,对周边共享单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辆停放进行管理,建议游客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同时,将加强周边路段机动车停放管理,具体信息可及时关注交通部门发布的有关提示。(记者 蒋若静)再使用”;色素也将原来的合成色素,改用天然色素。
“一定要严防‘红与黑’的转换。”马冠生说,政府部门要对网络销售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重拳
出击,严格查处“刷单”“假评论”等行为,以“最严格的监管”方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安全。
当然,普通民众也要不断提高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素养,不能“盲目‘追红’”“只听广告宣传
就购买”。至少,尽量选择那些有食品成分标签的食品,购买时,也尽可能查看配料表,注意食品
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马冠生说,面对“网红”,多提防那些背后的“黑”。(记者 邱晨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