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湿地精灵” 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家园

开门7+7 2024-09-22

鸟类是我们最常见到且种类丰富的一类脊椎动物,人们按照其形态及生活习性的不同,将鸟类大致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生态类群。其中涉禽是适应在沼泽或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的腿一般十分细长,颈和嘴巴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因体态优美,举止高雅,被誉为“湿地精灵”。近日,“湿地精灵——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涉禽展”在常州博物馆三楼现代艺术馆开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及自然爱好者的目光。此次展览展品丰富,布展考究,我们也到现场看一看。
虽然是工作日,但展厅里的观众不少。他们有的仔细观看标本,有的低头品读展板上的文字介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珍稀涉禽的生活习性与保护现状。展厅内静谧而庄重,仿佛是在与这些“湿地精灵”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此次展览汇聚了常州博物馆馆藏的近50件珍稀涉禽标本,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丹顶鹤、黑头白鹮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白腰杓鹬、紫水鸡等,生动展示了这些“湿地精灵”的独特魅力与生态价值。
常州博物馆自然部  张明皓
说到濒危物种不得不提到我们的朱鹮,朱鹮是中亚的特有物种,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杀以及栖息环境的极度恶化,导致了数量急剧减少,曾经一度被认为在野外已经绝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发现了全球唯一的七只野生种群,从此以后我们开启了人工繁育以及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朱鹮的数量在得到上升
由于涉禽常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所以也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它们的栖息地不断受到破坏。常州博物馆通过此次展览,旨在提高公众对涉禽及湿地保护的认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到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为鸟儿开辟一片美好的蓝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