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最大的风口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5G,但事实上我们去分析,就会发现这一年多以来,真正大爆炸的是中国芯。为什么这个时候中国芯片大爆炸呢,我想最大的导火索是华为事件,华为的经历打醒了大家,芯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卯足了劲来支持中国芯,有钱出钱,能出力就出力。另外,当然时机也成熟了,中国芯片技术高速发展,中芯国际进入14nm,国产NAND闪存实现了128层堆叠,追上了三星、SK海力士。今天《生活连线》大型访谈节目《武进人》,与武岳峰资本创始人潘建岳面对面,听听他对中国芯的看法。
【VCR1】
(字幕)潘建岳,清华大学工学本科、硕士,中欧商学院高层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担任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理事、副主席;《中国集成电路》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现任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
潘建岳
我父母都是老师,是农村学校的老师,我小时候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的。所以我从小的品质基本上就是本分,还有就是勤奋。在咱们常州武进地区这边都是有这样的民风,比较厚道。前黄中学还是对我有蛮大的影响的,因为我之前的教育也没有特别的严谨和正规,因为小学你想啊,那时候的村小。你想从这样一个学校升到前黄中学,前黄中学相对来讲有一个非常严谨的一个学风,早上起来还要喊你去跑步锻炼。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规定,比如说到(晚上)8:40就一定要熄灯了。在这一定的学习时间内,你要学好怎样完成你的功课,在规定时间内把它做完学完,加紧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等等,这三年对我来说,影响还是非常深的。
1967年,潘建岳出生于潞城街道陆家桥村,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潘建岳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1982年,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潘建岳考上了前黄高中。在前黄高中三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985年,潘建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大学四年,潘建岳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之后,潘建岳又被保送为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92年7月,潘建岳进入中国科学院空间技术研究中心,然而,“野心勃勃”的潘建岳并没有止步于此。
潘建岳
好像在九几年的时候是外企最好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创业的机会,我当时是在中科院,在当时的一个体制内,科学院的体制内还没有展现那么多活力,我觉得自己当时还是有很多想法,要做出一些事情,想找到一些突破,所以对外企呢是非常向往的,然后我就去了明导资讯。
1993年7月,潘建岳正式加入美国明导资讯。这家公司是当时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对于潘建岳来说这是一次跨行业的选择,从此告别自己学习所熟悉的机械制造及机电一体化的背景,正式进入电子半导体专业领域。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原材料、光刻机、芯片等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我们说的芯片,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CPU芯片、存储芯片和多媒体芯片。其中,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基本被三星、海力士SK和美光科技三家企业瓜分,这三家市占率共计95%,行业高度集中。
潘建岳
我是1995年正式进入到芯片这个行业,我记得全中国的自主设计的芯片产品可能也就在几个亿人民币,两三个亿人民币这样的一个总和。2019年这个自主的芯片已经规模达到了,自己的芯片产值经达到了3000亿,也就是说过去从1995年到2019年24年当中我们大概达到了1000倍的成长,这看起来成长非常快,但这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我们一年进口的芯片是超过3000亿美元的,这个3000亿美元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做成电子产品以后再返销世界各地去的,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大概在45%~50%是留在我们国内自用的,在我们国内自用的电子产品所消耗的芯片量也是很大的,目前自给率我们自己的芯片满足国内的需求量不到20%。
【VCR2】
正是因为对中国芯片行业有最切身的感受,潘建岳也比一般人更先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2011年,潘建岳和两位清华校友武平和李峰一起创立一个产业基金品牌,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投资、基金投资等服务,这个产业基金品牌各取三个人名字中的一个字,命名为武岳峰资本。
潘建岳
因为我们已经以前做了十几二十年的企业了,都有自己的体会,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当时三个人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我们的武岳峰资本。先就是在常州的武进高新区成立了第一次基金,是在2011年大概1月份的时候做到3月份的时候成立的,那之后来讲呢,我们在上海成立了一系列的基金,目前来讲一共有十几支,而且我们基金的规模也是从最早的3亿元人民币到现在的20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