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口窖酒那点小事儿
2016-11-11  武进广播电视台

640.webp.jpg

国口窖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濉溪的酿酒历史。

春秋时期,《商颂》中记载了“酒”的踪迹,而在这个时期,濉溪殷商不但有酒,而且还有以酒祭祖祈福的习俗。这就是国口窖酒文化的龙脉。

到了魏晋时期,生于濉溪的“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他酷爱饮酒赋诗,自小便与酒结了不解之缘,这源于其远房的堂兄嵇源在口子小镇开了一家名叫“汲源坊”的酿酒作坊,这个作坊便是国口的最初雏形。

后来到了明万历年间,这间名为“汲源坊”的酿酒作坊,几经周折起伏,发展成明万历年间闻名于世的“俊源坊”。传说喝了“俊源坊”酒的人隔夜起床后,仍有缕缕香气从口溢出。这一特点被誉为酒林中独具一格的“隔宿香”。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诗歌称赞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濉溪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地方名士们在饮酒之后的品酒环节中,“俊源坊”受到赞誉,美名远播,受到越来越多饮者的青睐。

在嘉庆七年(公元1803年),濉溪酿酒作坊已发展有30多家,这时的濉溪酒,全国知名,奠定了濉溪酒在中国酿酒史上的地位。“俊源坊”生产的酒,通过水陆两路,销往大江南北。

到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铁路为“俊源坊”外销创造了条件,濉溪酿酒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就出现了72家酒坊争雄的局面。

民国初期,濉溪酿酒作坊发展到多达72家,而“俊源坊”在这七十二家酒坊中,乃属翘楚。民国年间的“俊源坊”因为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而遭到严重毁坏,“俊源坊”却始终坚持酿酒,最终使酿酒工艺得以延续。

等到内战结束,濉溪解放,人民政府赎买了私人酿酒作坊,“俊源坊”因在政策下经营惨淡,入不敷出,而转卖他人,后更名为“国口酒业”。

时间飞逝,2011年,历经波折的国口酒业迎来了它的春天,与安徽金方集团联手,依托金方雄厚的综合运营实力,和濉溪一脉相承的原窖古法酿酒为血脉,倾力打造出经典徽派浓香型白酒——国口窖酒。

2012年,安徽淮北国口酒业酿造、安徽金方集团出品的“国口窖”品牌徽派浓香型白酒正式面世,依托濉溪酿酒传承之嫡传古法,倾情再现徽韵浓香之白酒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