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武进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武进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武进区融媒体中心主办,武进区委党史工委、武进区档案馆、武进区教育局、武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办,共同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之“烽火武进”系列报道,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今天,我们一起前往位于前黄镇的红色交通站,感受《铁锤下的赤诚》。 (情景再现)“老板,来看看我新做的两把榔头,同(通)样的两把榔头,质(知)量是不一样的,扯(撤)一下手柄试试看,力(离)道大一些,就知道了吧。” “通知撤离”的紧急信息通过暗语巧妙地传了出去,戴荣坤松了一口气,他深知消息能否成功传递,决定着无数同志的生命能否安全,无数的希望能否延续。
这栋位于前黄镇杨桥
24号的民居,曾是戴荣坤的铁匠铺,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南杨桥是新四军太滆根据地的重要窗口。日寇和汪伪为切断新四军太滆根据地的南北交通线,在滆湖与太湖之间构筑一条篱笆封锁线,在杨桥南建碉堡筑营盘守护。中共太滆地委为了打破敌人封锁,在南杨桥设立了地下交通站。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党组织将戴荣坤吸收进武工队,后来成为共产党员。 前黄镇杨桥村团支部书记
顾杰:担任武(进)宜(兴)两个杨桥乡乡长期间,戴荣坤白天以铁匠身份作为掩护,晚上则带领干部群众破坏日寇桥梁、捣毁电线杆等通讯器材,烧毁日寇封锁线,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戴荣坤还利用铁匠身份收购民间破旧铁器,熔化后为新四军兵地下兵工厂浇筑子弹弹壳,像地下武工队员的武器零件坏了,他也能够利用铁匠的技术帮助修补。 日寇对南杨桥地区开展疯狂扫荡,妄图扑灭抗日烈火,但戴荣坤始终没有停止过传送情报,保护新四军。当时,日伪军政人员及便衣暗探,经常到杨桥活动,戴荣坤每天注意搜集敌伪人员活动的情报,而后和另外一名地下交通员以暗号接头,巧妙传递情报。戴荣坤的这个地下交通站为打破封锁线,掩护抗日斗争起到重要作用。1944年9月10日,由于叛徒告密,戴荣坤被捕。但他在押送途中跳河逃脱,回到杨桥后继续投身地下工作。 前黄镇杨桥村团支部书记
顾杰:1945年5月戴荣坤再次被日寇抓获,关押在漕桥的养根小学,严刑逼供下戴荣坤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最后被刺了13刀,壮烈牺牲。 2008年,地下交通站旧址被评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经过修缮保护后,这里以“红色交通站”为名对外开放,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 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红色交通站”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提醒着我们,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编后:赓续红色血脉
英雄从未远去 无数革命先辈为人民的福祉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冲锋在前。一批又一批的后继者们肩负使命走进党员实景课堂,倾听戴荣坤的英勇事迹,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让地下交通站旧址和英雄戴荣坤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