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武融观察》医疗卫生强基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好病

时间:2025-09-22 10:47:49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近年来,区卫健局积极探索实践,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好病。
此前,前黄镇一82岁的老人突发脑梗陷入半昏迷,家人第一时间将其送往车程只需5分钟的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得益于医共体建设的“专家下沉”机制,经过当天坐诊的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及时救治,老人病情稳定。
高效、及时救治的背后,是医共体帮扶生命力的鲜活见证。去年11月,我区按照“管理同步、服务同质、资源共享”的目标,试点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现“抱团取暖”。据统计,武进人民医院骨科在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完成手术11台次,门诊约500余人次;中医科组建专家团队定期坐诊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 程金符:上级医院通过专家驻点,技术帮扶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
县域是医疗强基的“主战场”,医共体则是打赢这场仗的“主力军”。作为常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武进中医医院肺病科在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及疑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中西医协同防治的诊疗特色。9月初,该院与漕桥卫生院共建肺病科联合病房揭牌,通过专家派驻、技术下沉、远程协作等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延伸,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专业、更便捷、更优质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漕桥卫生院院长 姜协:借助联合病房,在未来三年中将我院的呼吸科建成常州市的特色专科,第二是要提升科研能力,以及提升人才梯队建设,要建立县乡村呼吸科慢病管理的闭环,能让慢阻肺患者和哮喘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
联合病房成立,标志着双方在深化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区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力争到今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7年底,逐步形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域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水平明显加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区卫健局医政中医科负责人 贺璞:区卫健局、牵头医院以及成员单位,(制定)权责清单、工作进度、工作部署和时间节点要求,以细化工作条目式要求、项目化管理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曾经,区内医疗资源“碎片化”,资源分散导致服务断层,能力不均引发信任流失。在医疗资源下沉的“组合拳”中,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在武进第六人民医院,依托武进中医医院成立了“市级名中医薛红良工作室基层工作站”“颈肩腰腿痛特色门诊”,中医科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率先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建成五级中医馆。
患者:后背像针扎一样的,有一年多了。治疗了两次,比以前好多了。
医疗卫生强基,关乎优质医疗资源能否下沉,关乎突发疾病时救护车能否及时赶到,关乎基层群众能否享受公平的医疗资源。在急救体系建设方面,武进同样不遗余力。
当前,武进第六人民医院还积极推进院前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与全市急救体系紧密衔接。其站点配备一用一备救护车及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自动心肺复苏机等关键设备,启用后将极大提升区域应急救治能力,不仅为周边居民构筑“急救保障圈”,也为区域交通事故提供专业高效的紧急医疗支持。
武进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蒋骑:在这里设置急救站点,其实是对分级诊疗的考验,首先患者选择到武进六院来,急诊科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判断患者是什么级别的,(急危重症患者)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提前下,会结合站点的救护车,将患者转运到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即使是村级医疗机构,也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村卫生室是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健康管理的末梢神经。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硬件设施焕然一新,服务内涵持续拓展。走进湟里镇香泉村卫生室,现代化装修风格、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室、健康宣教室等功能室配套齐全。如今,该村卫生室不仅关注“看病”,更强调“防病”“管病”“促健康”。香泉村卫生室服务4000多人,其中纳入慢病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600多人。
湟里镇村民 杨映东:硬件环境挺好的,平时会来测量血压。
湟里镇香泉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庄红芳:一年有六次讲座,高血压、糖尿病、H型高血压、艾滋病等讲座。
目前,湟里镇已创成7个甲级村卫生室,香泉村卫生室也在积极申报中。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资源的下沉,更需要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健康“守门人”。武进第四人民医院在“强基层”实践中探索出人才本土化培养的新路径,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武进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培华:镇卫生院提供骨干人才到村卫生室门诊,通过线上教育、指导,让村医得到培训。通过双向转诊、会诊等真正提高业务能力。村医不仅要提供医疗服务,还要通过健康教育、治疗等,让村卫生室真正成为健康的管理中心。
近年来,我区积极“筑好巢”“固牢巢”,努力引才、育才、留才,在149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成为我区乡村医生队伍主力军的231名大学生村医、驻村护士服务广大群众,而拓宽乡村医生纳编管理通道,让更多普通村医身份向备案制、事业编的身份转变,解决了基层人才的“后顾之忧。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接下来,区卫健局将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区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同时,纵深实施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验收准备,力争年内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3个、甲级村卫生室20家。
医疗卫生强基,强的是基层医疗的根基,兜住的是人民的健康。武进正以扎实的行动,将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蓝图转化为一项项具体实践。从联合病房到急救网络,从村医培训到慢病管理,老百姓正在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看病”的可靠与便捷——基层医疗的网底越织越密,健康武进的根基越筑越牢。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50922

武进新闻20250921

武进新闻20250920

武进新闻20250919

武进新闻20250918

武进新闻20250917

武进新闻20250916

武进新闻20250915

武进新闻20250914

武进新闻20250913

武进新闻20250912

武进新闻20250911

视频推荐

更多>>

直击2025“常超” 常经开中车戚墅

直击2025“常超” 8:0!武进奥智集

直击2025“常超” 星星充电队首战

江苏唯一 具为智能斩获全国一等奖

德力智控:发力全集成风机技术 年产2

《卓越高新区》 小鲷新项目十月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