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融观察》凝聚银发力量 彰显“五老”担当 |
| 时间:2025-09-22 10:49:14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五老”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主要力量。在武进,有一批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退而不休,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热情,在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广阔天地中发光发热。 周六上午,牛塘镇青云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惠刚来到结对帮扶的新市民孙全妹家中进行家访。孙全妹来自安徽合肥,离异后孤身一人随亲戚来到牛塘青云村务工谋生。2023年春,因为前夫再婚等家庭变故,长期随父亲在安徽老家生活的儿子韩汶轩突发精神健康问题,这让异地打拼的孙全妹忧心忡忡。 新市民
孙全妹:带他到医院去检查,小孩子就是很焦虑的那种状态,反正当时心里就特别难过。然后我想了想,不能送他回去,不然就把我小孩弄毁了。然后就回到常州这边。开始到处想办法找学校借读。 那段时间,孙全妹一边忙于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一边多方咨询异地转学政策,忙得焦头烂额。正当她因繁琐程序而陷入困境时,蒋惠刚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忙协调教育局与学校,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最终在秋季开学前顺利为小韩落实了入学问题。 牛塘镇青云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蒋惠刚:当时我听了韩文轩的遭遇,我很同情这个小孩。我想假如这种孩子你不去帮他的话,这个小孩就已经毁了一辈子就毁了。 此后,蒋惠刚始终将小韩的成长挂在心上,定期邀请他参加村里校外辅导站的特色活动,帮助他快速适应新环境。如今,小韩已是江理工牛塘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学生,前不久还作为学生代表与省关工委的张连珍奶奶亲切交流,他落落大方的谈吐和阳光自信的笑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结束后,小韩主动提笔给张奶奶写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关工委及社会各界帮扶的深深感激。 江理工牛塘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
韩汶轩:蒋爷爷就像我的亲爷爷一样,我非常感谢蒋爷爷、张奶奶以及江奶奶,这些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帮助了很多。我以后也要做一个能温暖别人的人。 新市民
孙全妹
其实我一直都想跟蒋老师说,没有遇到你的话,我家韩汶轩可能不会那么快走出那段阴暗,我们在心理上感受到那份出门在外有人关心这份温暖。 孙全妹母子是蒋惠刚多年来倾心帮扶的众多家庭中的一个缩影。2013年从牛塘镇农业条线退休后,蒋惠刚毅然投身青云村关工委工作。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青云村,新市民人口占比达全村常住人口的65%,这些外来务工家庭因生计奔波,往往难以为孩子成长倾注足够心力上任之初,蒋惠刚便将新市民子女列为重点关怀对象。十二年间,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精准摸排困境青少年数量和情况,建立“一人一档”管理机制,为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牛塘镇青云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蒋惠刚:说老实话,我们这些需要关注的孩子都是属于比较弱势,包括心理等各方面。因为他特殊的生长环境,不像别人那么幸福。我们主要要从心理上精神上去关注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内心强大。 蒋惠刚说,做关心下一代工作,最重要的是心中要装着孩子。秉持这份初心,2018年,在青云村党组织和上级关工委的支持下,他依托村活动室创办校外辅导站,与江苏理工学院、牛塘初中、牛塘中心小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大学生、教师等组成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六轮流到村里为孩子们开展义务辅导。2021年,辅导站被列为市关工委“文化塑造未来”工程试点,率先创立“修身社团”,创新性推行校站联动机制、人生导师结对制、家站协同育人制三大模式,开辟出城郊新市民聚集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路径。当年,青云村校外辅导站荣膺市级“优秀校外辅导站”称号。2023年,蒋惠刚被获评江苏省“最美五老”。 牛塘镇青云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蒋惠刚:通过这十(二)年的工作,我总结六个字,用脑,遇到问题,要用脑想办法,第二个用心,用心就是要去关注他,发现他(的优点)。还有一个就是要用情,用情去感化他,这六个字就是围绕一个爱字要用爱心去做这个事。 “五老”工作室是凝聚“五老”力量的重要平台,是关爱保护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武进区关工委以“五老”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在组织架构、服务内涵与模式创新上不断深化拓展。2024年9月,包丽娜家庭教育指导“五老”工作室案例从全国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关工委评选的全国27个优秀推广案例之一,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五老”工作室。这位67岁的教育“老兵”,自21岁从武进师范毕业后便扎根教育一线,深耕教学数十余载,后调入武进区教育局,肩负起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任。 包丽娜“五老”工作室负责人
包丽娜:(全区)20万学生的思想情况在我手里,所以我一直在关注这一块,我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 退休后,包丽娜坚守育人初心,加入了“五老”队伍。2020年以来,她每周六在武进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室为广大家庭提供免费家庭教育咨询与心理疏导公益服务,累计惠及200余名学生及家长。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延伸服务半径,将教育智慧与关怀带进校园。 包丽娜“五老”工作室负责人
包丽娜:每年只要学校有需求,到学校做(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不少于50场。我们今天其实真正要改变的,不是孩子,是家长,我们今天的家长需要学习,真的需要成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所以我们说家长改变1%,孩子改变99%。第二也有需要的学校教师做培训,你有优秀的老师才有优秀的孩子。 一直以来,区关工委始终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初心使命,拓展“五老”工作室覆盖网络,壮大骨干队伍力量。目前,全区已建成区、镇两级“五老”工作室137家,实现村(社区)全覆盖,2100余名“五老”骨干倾情加盟,涌现出众多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个人和特色品牌。他们中,有慷慨解囊、资助寒门学子的五老周明达;有将毕生收藏的根雕、票证、摄影作品、中国革命史展板在社区建成展厅,供青少年参观学习五老孙志德;还有常年免费对中小学生开展锡剧、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的教唱的前黄雅韵“五老”工作室......“五老”们岁月沉淀的智慧与赤诚,在青少年成长的护航路上、在家校社协同的连心桥间,用“银发力量”书写着守护下一代的温暖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