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穿越363年《苏轼舣舟亭图卷》归乡特展 您看不出远门倒可以逛逛近园,当然还可以看展览,今天上午,
“毗陵我里--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归乡特展”在常州博物馆正式开展,并且博物馆还通过数字技术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苏轼舣舟亭图卷》,是深受乾隆皇帝器重的著名词臣画家,清代常州状元钱维城少有的描绘家乡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757年。虽然距今已有363年的历史,但展开图卷,生动的气息仍旧跃然纸上。运河一侧,一舟行于河上,长堤之上为舣舟亭和万寿亭行宫,其间乔木扶疏,竹石林亭相映,意境极为幽静。全图笔墨精纯,以淡墨勾勒大体,皴擦肌理,浓墨点写树木山石,在突出江南园林清秀景致的同时又略带文人画崇尚的萧瑟之感。 现场声
连线记者
刘洋:我们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发现了这样一个全媒体的展厅,在这个展厅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镜头看到。整个书画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模式。通过书画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人进行对话。我们问一下我们这个策展的老师,这样的一个设计师有什么样的一些想法? 常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李威:是这样子的,本身这幅画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涉及到很多的人物还有故事,画本身是不会动的,很多的背景通过这幅画很难看的出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把这幅图做了数字化,将这幅图里涉及的人物还有他们发生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大家在这里可以通过声音视觉更方便的理解这幅画里的内容。 据悉,《苏轼舣舟亭图卷》原为皇家收藏,后被晚清著名书画收藏家顾文彬收藏。2000年之后现身于拍卖会,2019年,常州企业家以7475万元竞得,这幅画作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常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李威:就我们现在的了解的话,这幅画一直都是皇家和私人书房里的珍藏,面向公众的第1次公开展示是咱们常州。作为常州本地的博物馆,我们一直是以留存常州本地的文化记忆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在策划这个展览的同时,我们想通过这幅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来解剖它后面的历史信息,来展现给家乡父老。
寄园师生艺文展
纪念谢稚柳先生诞辰110周年 除此之外,常州博物馆同时推出了《寄园师生艺文展》,跟着我们的摄像机的镜头去欣赏一番吧。 常州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人员
文祥磊:这次是想体现寄园师生的一个艺术和文学并进的一个展览。这次展览的比较大的特色是人物涉及比较多,涉及到30多位寄园师生。展品比较丰富,总数是达到了60多件。 此次展出作品均出自钱名山弟子之手。虽然在光绪元年,常州东门外白家桥北的寄园就已经存在,但是真正使寄园成为常州文化和教育圣地的,还是钱名山。钱名山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钱名山怀抱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心多次上书言事,但都石沉大海。 常州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人员
文祥磊:因为当时不满意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所以他就辞官回家,回家以后就重新收整寄园,把它作为一个学校。他会写字来进行赈灾,他曾经正在写字的时候,一天写下来手腕都磨破了,他又粘上胶带,就是当时的橡皮膏药,带上以后继续写,所以说他是有江南大儒之称。 在钱名山的门下,先后培养出钱小山、钱仲易、钱叔平、谢玉岑、谢稚柳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其中,作为常州著名书画鉴定家、艺术大师的谢稚柳,对家乡常州和寄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而今年适值谢稚柳诞辰110周年,所以博物馆举办了这场展览,也为阐扬常州灿烂光辉的文化而贡献一份力量。 市民:像这个是谢稚柳的专展,这次展览有多个人物,他的历史性文献价值就比较大。 市民:通过这样一幅画,我看这个展览我也在反思,我觉得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然后我通过看他们的展览,我觉得他们都是在安静的做事情。 两个展览都很有吸引力,五一期间,大家不妨前去观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前往常州博物馆仍旧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常州博物馆”进行在线预约,预约成功后请携带本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进入观展。
|